第110部分(1 / 4)

——關寧鐵騎。 而且據某些史料講,包括祖大壽、吳襄在內的一干猛人,都在這支部隊裡。 幾乎就在莽古爾泰衝鋒的同時,袁崇煥發動了反衝鋒。 此戰無需介紹戰術,因為基本沒有戰術,雙方騎兵對沖,誰更能砍,誰就能贏。

戰鬥過程極其慘烈,四小貝勒之一的阿濟格的坐騎被射死,他身中數箭,差點當場完蛋,莽古爾泰本人被擊傷。 袁崇煥也很懸,為鼓勵士兵,他親自上陣參加衝鋒。據史書記載,他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身中數箭,竟然毫髮無傷,有如神助。 同樣身中數箭,阿濟格被射得奄奄一息,袁督師還能繼續奮鬥,秘訣在於四個字——“重甲難透”。 '1613' 這四個字的意思是,袁督師身上的盔甲厚,箭射到他身上,一點事都沒有。 在關寧鐵騎的攻擊下,後金軍開始敗退。 但八旗軍的戰鬥力相當強悍,加上莽古爾泰腦子不好用,還有幾把力氣,再次集結部隊,發動了第二次衝鋒。 死磕的力量是很大的,袁督師的中軍被衝散,他在亂軍之中被人圍攻,差點被剁。好在部下反應快,幫他格了幾儀(格之獲免),才從鬼門關爬出來。 穩住陣腳後,關寧軍開始反擊,然後又是你打過來,我打過去,一直折騰了八個鐘頭,直到晚上六點,莽古爾泰終於支援不住,敗退,沒來得及跑的,都被趕進了護城河。 廣渠門之戰結束,後金累計傷亡一千餘人,明軍大勝。 南城勝利之際,北城的滿桂正在苦苦支撐。

進攻德勝門的軍隊,包括皇太極的親軍主力,戰鬥力非常強,滿桂先派部將迎戰,沒一會就被打回來。關鍵時刻,滿桂同志表現出了高昂的革命鬥志,親自上陣,並指揮城頭炮兵開炮支援。

在他的光輝榜樣映照下,城下明軍勇猛作戰,城上明軍勇猛開炮,後金軍死傷慘重。但不知城頭上的哪位仁兄,點炮的時候太過勇猛,一哆嗦偏了準頭,一炮直奔滿桂同志,當場就把他撂倒,遍體負傷,好在撿了條命,被人護著回去養傷了。

主帥雖然撤走,但在大炮的掩護下,明軍依然奮戰不已,付出重大傷亡後,皇太極被迫撤退,德勝門之戰就此結束。 這一天對袁崇煥而言,是很光榮的,他憑藉自己的精兵良將,在京城打敗了實力強勁的八旗軍。 更重要的是,同一天出戰的滿桂,是他的死敵,當著皇帝的面,一個打出去,一個抬回來,實在很有面子。

可是他想不到,滿桂同志的這筆帳,昀終會算到他的身上,因為在那天戰役結束時,一個流言開始在京城流傳:

開炮打傷滿桂的,就是袁崇煥。

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因為滿桂在德勝門作戰,而袁崇煥在廣渠門,今天在北京,要跑個來回,估計都要一個鐘頭,無論如何,袁崇煥都是過不去的。

'1614'

但袁督師背這個黑鍋,也不是全無道理,他跟滿桂從寧遠就開始幹仗,後來硬把滿總兵擠回關內,從來就不待見這人,現在滿桂受傷了,算在他頭上也不奇怪。

從毛文龍開始,到滿桂,再到崇禎,袁崇煥一步步將自己逼入絕境,雖然他自己並不知曉。

袁崇煥,廣西藤縣人,自“蠻夷之地”而起,奮發讀書,然資質平平,四次落第,以三甲僥倖登科,後赴遼東,得孫承宗賞識,於遼東潰敗之時,以獨軍守孤城,屹然不倒,先後擊潰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護衛遼東。

後受閹黨所迫離職,蒙崇禎器重再起,然性格跋扈,調離滿桂,安插親信,以尚方寶劍殺毛文龍,奉調守京,不顧大局,擅自駐防於城下,致京郊怨聲四起,後不惜性命,與皇太極苦戰,大破敵軍,不顧生死,身先士卒。

我想,差不多了。

昀終命運揭曉之前,袁崇煥的表現大致如此。

他並不是一個天賦異稟的人,經過努力和奮鬥,還有難得的機遇(比如孫承宗),才昀終站上歷史的舞臺。

他並不完美,不守規章,不講原則,想怎麼幹就怎麼幹,私心很重,聽話的就提,不聽話的就整(或殺)。

而某些所謂“專家”的所謂“力挽狂瀾”,基本就是扯淡。關於這個問題,我曾在社科院明史學會的例會上,跟明史專家討論過多次。客觀地講,以他的戰略眼光(跟著皇太極繞京城跑圈)和實際表現(擅殺毛文龍),守城出戰確屬上乘,讓他繼續鎮守遼東,還能鬧出什麼事來也難說,所謂挽救危局,隨便講幾句吧。

袁崇煥絕不是叛徒,也絕不是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