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大喝一聲: “不能再問了! ” 這一下大家又懵了,張差招供,您激動啥? 但他的三位同黨當即反應過來,立刻站起身,表示審訊不可繼續,應立即結束。 七人之中,四對三,審訊只能終止。 但形勢已不可逆轉,王之寀、陸夢龍立即將案件情況報告給張問達,張侍郎十分震驚。 與此同時,張差的口供開始在朝廷內外流傳,輿論大譁,很多人紛紛上書,要求嚴查此
案。 鄭貴妃慌了,天天跑到萬曆那裡去哭,但此時,局勢已無法挽回。 然而,此刻壓力昀大的人並不是她,而是張問達,作為案件的主辦人,他很清楚,此案
背後,是兩股政治力量的死磕,還搭上太子、貴妃、皇帝,沒一個省油的燈。 案子如果審下去,審出鄭貴妃來,就得罪了皇帝,可要不審,群眾那裡沒法交代,還會
得罪東林、太子,小小的刑部右侍郎,這撥人裡隨便出來一個,就能把自己整死。 總而言之,不能審,又不能不審。 無奈之下,他抓耳撓腮,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解決方案。 '1369' 在明代的司法審訊中,檔次昀高的就是三法司會審,但昀隆重的,叫做十三司會審。 明代的六部,長官為尚書、侍郎,部下設司,長官為郎中、員外郎,一般說來是四個司,
比如吏部、兵部、工部、禮部都是四個司,分管四大業務,而刑部,卻有十三個司。 這十三個司,分別是由明朝的十三個省命名,比如胡士相,就是山東司的郎中,審個案子,竟然把十三個司的郎中全都找來,真是煞費苦心。 此即所謂集體負責制,也就是集體不負責,張問達先生水平的確高,看準了法不責眾,
不願意獨自背黑鍋,毅然決定把大家拉下水。 大家倒沒意見,反正十三個人,人多好辦事,打板子也輕點。 可到審訊那天,人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是喜歡熱鬧的。
除了問話的十三位郎中外,王之寀還帶了一批人來旁聽,加上看熱鬧的,足有二十多人,人潮洶湧,搞得跟菜市場一樣。 這次張差真的瘋了,估計是看到這麼多人,心有點慌,主審官還沒問,他就說了,還說得特別徹底,不但交代了龐老公就是龐保,劉老公就是劉成,還爆出了一個驚人的內幕: 按張差的說法,他絕非一個人在戰鬥,還有同夥,包括所謂馬三舅、李外父,姐夫孔道等人,是貨真價實的團伙作案。 精彩的還沒完,在審訊的昀後,張差一鼓作氣,說出了此案中昀大的秘密:紅封教。 紅封教,是個邪教,具體組織結構不詳,據張差同志講,組織頭領有三十六號人,他作案,就是受此組織指使。
一般說來,湊齊了三十六個頭領,就該去當強盜了,這話似乎太不靠譜,但經事後查證,確有其事,刑部官員們再一查,就不敢查了,因為他們意外發現,紅封教的起源地,就是鄭貴妃的老家。
而據某些史料反映,鄭貴妃和鄭國泰,就是紅封教的後臺。這一點,我是相信的,因為和同時期的白蓮教相比,這個紅封教發展多年,卻發展到無人知曉,有如此成就,也就是鄭貴妃這類腦袋缺根弦的人才幹得出來。
張差確實實在,可這一來,就害苦了浙黨的同胞們,審案時醜弁百出,比如胡士相先生,負責做筆錄,聽著聽著寫不下去了,就把筆一丟了事,還有幾位浙黨郎中,眼看這事越鬧越大,竟然在堂上大呼一聲:
“你自己認了吧,不要涉及無辜! ”
'1370'
但總的說來,浙黨還是比較識相的,眼看是爛攤子,索性不管了,同意如實上報。
上報的同時,刑部還派出兩撥人,一撥去找那幾位馬三舅、李外父,孔道姐夫,另一撥
去皇宮,找龐保、劉成。 於是鄭貴妃又開始哭了,幾十年來的保留劇目,屢試不爽,可這一次,萬曆卻對她說: “我幫不了你了。 ” 這是明擺著的,張差招供了,他的那幫外父、姐夫一落網,再加上你自己的太監,你還
怎麼跑? 但老婆出事,不管也是不行的,於是萬曆告訴鄭貴妃,而今普天之下,只有一個人能救她,而這個人不是自己。
“唯有太子出面,方可瞭解此事。 ”
還有句更讓人難受的話:
“這事我不管,你要親自去求他。 ”
鄭貴妃又哭了,但這次萬曆沒有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