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能自理,依然無怨無悔,下
次再來。 混到這個份上,可算是登峰造極了。 然而混混魏忠賢,也是有家庭的,至少曾經有過。 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家裡就給他娶了老婆,後來還生了個女兒,一家人過得還不錯。 但為了快樂的混混生活,魏忠賢堅定地拋棄了家庭,在他尚未成為太監之前,四處尋花
問柳,城中的大小妓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家裡僅有的一點錢財,也被他用光用盡。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終於幡然悔悟,經過仔細反省,他發現,原來自己並非一無所
有——還有個女兒。 於是,他義無反顧地賣掉了自己的女兒,以極其堅定的決心和勇氣,為了還清賭債。 能幹出這種事情的人,也就不是人了,魏忠賢的老婆受不了了,離家出走改嫁了。應該
說,這個決定很正確,因為按當時情形看,下一個被賣的,很可能是她。 原本只有家,現在連家都沒了,賣無可賣的魏忠賢再次陷入了困境。 被債主逼上門的魏忠賢,再次幡然悔悟,經過再次反省,他再次發現,原來自己並非一
無所有,事實上,還多了件東西。 只要丟掉這件東西,就能找一份好工作——太監。 這並非魏忠賢的個人想法,事實上在當地,這是許多人的共識。 魏忠賢所在的直隸省河間府,一向盛產太監,由於此地距離京城很近,且比較窮,從來
都是宮中太監的主要產地,並形成了固定產業,也算是當地創收的一種主要方式。 混混都混不下去,人生失敗到這個程度,必須豁出去了。 經過短期的激烈思想鬥爭,魏忠賢樹立了當太監的遠大理想,然而當他決心在太監的大
道上奮勇前進的時候,才驚奇地發現,原來要當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1467'
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做太監,是迫於無奈,是沒辦法的辦法。
現在,我要嚴肅地告訴你,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太監,是一份工作,極其熱門的工作,
而想成為一名太監,是很難的。 事實上,太監這個職業之所以出現,只是因為一個極其簡單的原因——宮裡只有女人。 由於老婆太多,忙不過來,為保證皇帝陛下不戴綠帽子(這是很有可能的),宮裡不能進
男人。可問題是,宮裡太大,上千人吃喝拉撒,重活累活得有人幹,女的幹不了,男的不能進,只好不男不女了。 換句話說,太監其實就是進城幹活的勞工。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工作地點,是皇宮。 既然是勞工,就有用工指標,畢竟太監也有個新陳代謝,老太監死了,新太監才能進,也就是說,每年錄取太監比例相當低。 有多低呢?我統計了一下,大致是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而且哪年招還說不準,今年要不缺人,就不招。
對於有志於踏入這一熱門行業,成為合格太監的眾多有志青年而言,這是一個十分殘酷的事實,因為這意味著,在一百個符合條件(割了)的人中,只有十到十五人,能夠成為光榮的太監。
事實上,自明代中期,每年都有上千名符合條件(割過了),卻沒法入宮的太監(候選)在京城等著。 要知道,萬一切了,又當不了太監,那就慘了。雖說太監很吃香,但歸根結底,吃香的只是太監的工資收入,不是太監本人。對於這類“割了”的人,人民群眾是相當鄙視的。
所以眾多未能成功入選的太監候選人,既不能入宮,也不能回家,只能在京城混。後來混得人越來越多,嚴重影響京城社會治安的穩定,為此,明朝政府曾頒佈法令:未經允許,不得擅自閹割。
我一直相信,世事皆有可能。 太監之所以如此熱門,除了能夠找工作,混飯吃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權力。 公正地講,明代是一個公正的朝代。任何一個平凡的人,哪怕是八輩貧農,全家只有一
條褲子,只要出個能讀書的,就能當官,就能進入朝廷,昀終掌控無數人的命運。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條道路雖然公正,卻不平坦。
'1468' 因為平凡的人是很多的,且大都不安分,要想金榜題名,考中進士,走著上去是不行的,一般都得踩著上去——踩著那些被你淘汰的人。 明朝的進士,三年考一次,每次錄取名額平均一百多人,也就是說,平均每年能進入朝廷,看見皇帝大人尊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