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3 / 4)

管,既然能讓他開口,就必定能讓他背臺詞。 於是在一陣緊張工作之後,王大臣又說出了新的供詞: “我是來行刺皇帝的,指使我的人是高閣老(高拱)的家人。 ” 不錯,這才是昀理想的供詞,馮保笑了,張居正也笑了。 看著眼前低頭求饒的王大臣,兩人相信,高拱這次是完蛋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兩位老奸巨猾的仁兄還是看錯了,不但看錯了形勢,還看錯了眼前的

這個逃兵。 當審訊結果傳出之後,反響空前激烈,以往為雞皮蒜毛小事都能吵上一天的大臣們,竟

然形成了空前一致的看法——栽贓。 '1114' 這都是明擺著的,先把人搞倒,再把人搞臭,昀後要人命,此套把戲大家很清楚,拿去

糊弄鬼都沒戲。 於是在供詞公佈後不久,許多人明裡暗裡找到張居正,希望他不要再鬧,及早收手,張大人畢竟是老狐狸,一直裝聾作啞,啥也不說,直到另一個人找上門來。 別人來可以裝傻,這個人就不行了,因為他不但是老資格,還曾是張居正的偶像——楊

博。 楊老先生雖然年紀大了,戰鬥力卻一點不減,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準備為高拱說情。 但對於他的這一舉動,我還著實有點好奇,因為這位仁兄幾十年來都是屬於看客一族,

徐階也好,嚴嵩也罷,任誰倒黴他都沒伸過手,而根據史料記載,他和高拱並無關係,這次竟然良心發現,準備插一槓子,莫不是腦筋突然開了竅? 於是開著對他的崇敬,我找了許多資料,排了一下他的家譜,才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楊博和高拱確實沒有關係,但他有個兒子,名叫楊俊卿,而很巧的是,楊俊卿找了個老婆,岳父大人偏偏就是王崇古。 王崇古和高拱就不必說了,同學兼死黨,王總督的這份工作還是高拱介紹的,不說兩句

話實在不夠意思。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信了。

楊大人開門見山,奔著張居正就去了:

“你何苦做這件事情?”

這句話就有點傷自尊了,張居正立刻反駁: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你認為是我安排的嗎?”

“我不是這個意思”,楊博終究還是說了句實誠話,“但只有你,才能解決這件事。 ”

張居正沉默了,他明白,楊博是對的,高拱的生死只在自己的手中。

於是在送走了楊博之後,他決定用一個特殊的方法做出抉擇——求籤。

良久跪拜之後,張居正在廟裡拿到了屬於他的那一支籤,當他看到上面內容的那一刻,

便當即下定了決心。 據說在那支簽上,只刻著八個字——所求不善,何必禱神! 但事情已經出了,收手也不可能了,於是他決定不參與其中,讓馮保自己去審,並特意

指定錦衣衛都督朱希孝一同會審。 事實證明,這個安排充分體現了張居正卓越的政治天才,卻苦了他的朋友馮保,因為很

快,這位馮太監就將成為中國司法史上的著名笑柄。 '1115' 萬曆元年(1573)正月二十九日,對王大臣的審訊正式開始,一場笑話也即將揭幕。 案件的主審官,是東廠管事太監馮保和錦衣衛都督朱希孝,這二位應該算是大明王朝的

兩大邪惡特務頭子,可不巧的是,那位朱都督偏偏就是個好人。 這位朱兄來頭很大,他的祖上,就是跟隨永樂大帝朱棣打天下,幾十個人就敢追幾千人的超級名將朱能,到他這輩,雖說打仗是不大行了,但這個人品行不錯,也還算個好人,覺得馮保幹得不地道,打算拉高拱一把。 所以在審問以前,他仔細看了訊問筆錄,驚奇地發現,王大臣的第一次口供與第二次口供有很多細節不對,明顯經過塗改,但更讓他驚奇的是,這樣兩份漏洞百出的筆錄,卷尾處得出的結論竟然是證據確鑿。 於是他當即找來了當場負責審問的兩個千戶,拿著筆錄笑著對他們說:這樣的筆錄,你

們竟然也敢寫上證據確鑿?

那兩名千戶卻絲毫不慌,只說了一句話,就讓朱大人笑不出來了: “原文字是沒有的,那幾個字,是張閣老(張居正)加上去的。 ” 朱希孝當即大驚失色,因為根據慣例,東廠的案卷筆錄非經皇帝許可,不得向外人洩露,

如若自行篡改,就是必死之罪! 張居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