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舉動還有另一個更陰險的企圖:當年錄取張嗣修的主考官,正是今天的首輔申時行。 也就是說,打擊張嗣修,不但可以獲取皇帝的寵信,還能順道收拾申時行,把他拉下水,
一箭雙鵰,十分狠毒。 血雨腥風就此而起。 申時行很快判斷出了對方的意圖,他立即上書為自己辯解,說考卷都是密封的,只有編
號,沒有姓名,根本無法舞弊。 萬曆支援了他的老師,命令將丁此呂降職調任外地,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然而這道諭令的下達,才是暴風雨的真正開端。 '1285' 明代的言官中,固然有楊繼盛那樣的孤膽英雄,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團伙作案。一個
成功言官的背後,總有一撥言官。 丁此呂失敗了,於是幕後黑手出場了,合計三雙。
這三個人的名字,分別是李值、江東之,羊可立。在我看來,這三位仁兄是名副其實的
“罵仗鐵三角”。
之所以給予這個榮譽稱號,是因為他們不但能罵,還很鐵。 李、江、羊三人,都是萬曆五年(1577)的進士。原本倒也不熟,自從當了御史後,因為共同的興趣和事業(罵人)走到了一起,在戰鬥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併成為了新一代的攪屎棍。 之所以說新一代,是因為在他們之前,也曾出過三個極能鬧騰的人,即大名鼎鼎的劉臺、趙用賢、吳中行。這三位仁兄,當年曾把張居正老師折騰得只剩半條命,十分湊巧的是,他們都是隆慶(1571)五年的進士,算是老一代的鐵三角。 但這三個老同志都還算厚道人,大家都捧張居正,他們偏罵,這叫義憤。後來的三位,大家都不罵了,他們還罵,這叫投機。 丁此呂的奏疏剛被打回來,李植就衝了上去,槍口直指內閣的申時行。還把管事的吏部
尚書楊巍搭了上去,說這位人事部長逢迎內閣,貶低言官。 話音沒落,江東之和羊可立就上書附和,一群言官也跟著湊熱鬧,輿論頓時沸沸揚揚。 對於這些舉動,申時行起先並不在意:丁此呂已經滾蛋了,你們去鬧吧,還能咋地? 然而出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