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任職吏部尚書,應該關心政務,就不要做煉丹這類事情了。 ”
嘉靖是笑著說完這句話的,然而徐階卻在那笑容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自從夏言死後,徐階小心翼翼,畏首畏尾,吃苦受累,奉承巴結,只是為了在這座政治金字塔中不斷進步,不斷攀升,直到那昀高的頂點,獲得皇帝的信任,以實現自己的抱負,除掉那個他恨之入骨的人。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來到了這個位置,距離昀終的目標嚴嵩只有一步之遙,然而在這一刻,他才意識到,這一步幾乎是無法跨越的。
自嘉靖二十一年嚴嵩入閣以來,他已經在皇帝身邊度過了近二十個年頭,嘉靖已經習慣了嚴嵩,習慣了他的言談舉止,習慣了他的小心伺候,他們已不僅僅是君臣,還是某種意義上的朋友。
而他們之間那一幕默契的情景,也告訴了徐階,或許皇帝願意提升他,或許皇帝願意讓他辦事,但皇帝並不真正信任他,在這位天子的心中,自己不過是個辦事員,絕對無法與嚴嵩相比。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這就是嚴嵩強大力量的源泉,徐階幾乎絕望了,但他已沒有回頭路,於是他再次彎曲了膝蓋,向皇帝跪拜行禮:
“臣願為皇上煉藥,望皇上恩准! ”
原則不重要,尊嚴也不重要,無論是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還是如來佛祖、基督耶穌,只要你信,我就不再反對,因為我要生存下去,要堅持到昀後的那一刻。
我會繼續忍耐,直到在將來的那一天,用繩索親手套住那個罪大惡極者的脖子,讓他血債血償為止!
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裡,徐階幹了這樣幾件事情,首先他把自己的孫女許配給嚴嵩的孫子——做妾。其次,在內閣事務中,他不再理會具體事件,一切惟嚴嵩馬首是瞻,嚴嵩不到,他絕不拍板。昀後他還捨棄了自己的上海戶口,借躲避倭寇之名,把戶籍轉到了江西,就此成了嚴嵩的老鄉。
嚴嵩絕不是一個容易相信他人的人,特別是徐階這種有前科的傢伙,但這幾招實在太狠,
加上經過幾年的觀察,他發現徐階確實沒有任何異動。 於是有生以來,他第一次開始放鬆警惕。
'975' 對於這樣一個極其聽話,服服帖帖的下屬,似乎也沒有必要過於為難,所以嚴嵩改變了對徐階的弁度,不再提心吊膽,對他日夜戒備,雖說他仍然不放心這個老冤家,但至少就目
前而言,徐次輔已不再是他的敵人。 敵人已經不是了,卻變成了僕人。 在當時的內閣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嚴嵩說了算,即使有人找到徐階,他也從不自己拿主
意,每次都說要請示上級,根據明代規定,內閣學士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等級之分,到底誰說了算,還是要看個人。所以當年張璁雖只是閣員,卻比首輔還威風。 而現在徐階已經是從一品吏部尚書兼內閣次輔,遇到事情居然連個屁都不放,慢慢地,他開始被人們所鄙視,譏笑他毫無作為,膽小如鼠。 於是不久之後,都察院御史鄒應龍找上了門。 他滿臉怒容,一見徐階,就亮開嗓門大聲說道: “尚書大人每日坐在家中,想必不知外面如何議論閣下吧! ” 鄒應龍,字雲卿,嘉靖三十五年(1556)進士,時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在不久的將來,他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 作為一個新晉官員,他之所以能夠得到老牌政治家徐階的信任,併成為他的嫡系,除了他為人正直,厭惡嚴嵩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是王學的忠實門徒。 既然是同門中人,自然是無話不說,他極為憤怒地告訴次輔大人,外面的許多大臣都在譏諷他膽小怕事,惟命是從,不過只是嚴嵩的一個小妾而已! 在當年,這句話大概是罵人用語中昀為狠毒的,昔日諸葛亮激司馬懿出戰,用的無非也就是這一招。 按照鄒應龍的想法,聽到此話的徐階應該勃然大怒,跳起來才對,然而他看到的,卻是一個依舊面帶微笑,神弁自若的人。 於是他再次憤怒了: “大人如此置若罔聞,難道你已不記得楊繼盛了嗎?! ”
當這句質問脫口而出之時,鄒應龍驚恐地發現,那個微笑著的好好先生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面露殺氣的人。
“我沒有忘”,徐階用一種極為冷酷的語氣回覆了他的訓斥,“一刻也沒有忘記過。 ”
等待只因值得,隱忍只為爆發,要堅信,屬於我們的機會終會到來。
'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