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情激發了獨門族與人類聯邦的矛盾。
很簡單,對獨門族來說,藍星沒有多少價值。雖然有著豐富的水資源,但是獨門人並不喜歡藍星上的環境。至於其他資源,對獨門人來說更加是可有可無。當然,人類聯邦看中的也不是資源,而是藍星獨特的地理位置。這就是,藍星離綠星很近。可以以藍星為基礎開闢一條新航線。說得直接一點,在控制了藍星之後,從家園星系通往南阿爾法星系中心區域的生命航線上就多了一種選擇。到時候,就算沒有綠星,人類聯邦的飛船也能以藍星為中轉站飛往南阿爾法星系中心區域。很明顯,只要有了藍星。人類聯邦就不再需要處處看獨門族的臉色。
當然,銀河系聯盟議會的決議只是一條導火索。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銀河系聯盟議會的決議在為了遏制人類聯邦的擴張勢頭,但是在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是問題所在。道理很簡單,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中,人類聯邦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其他文明,甚至不比頂級文明少多少。別的不說,人類聯邦一舉成為北四區僅存的碩果,由此成為了北四區事實上的統治者。因為擴張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一下無法消化掉所有勝利果實,所以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之後,即便在人類聯邦內部也有很多人認為應該有所收斂。
如此一來,在絕大部分人看來,銀河系聯盟議會的決議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問題是,就算人類聯邦需要收斂,也不能由此喪失希望。
這就是,人類聯邦只是暫時停止擴張。而不是永久。在消化掉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的勝利果實之後,人類聯邦要想繼續發展就得向外擴張。很明顯。越過格林尼治隕石帶前往北阿爾法星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人類聯邦只能向南擴張,也就是前往南阿爾法星系的中心區域。
事實上,這也是人類聯邦五千年來,無數代領袖的共同理想。
按照象限,南阿爾法星系被分成了七個大區。每個大區由根據實際情況劃分成數量不等的小區。人類聯邦所在的北四區,只是北部大區的一個小區,而北部大區又是七個大區中最荒涼的一個。
雖然人類聯邦的家園星系只是北四區裡面的一個恆星系,而且北四區也只是北部大區的很小一部分,但是相對於另外的六個大區。特別是中心大區,北部大區所擁有的恆星系簡直少得可憐。
要知道,任何一個文明,哪怕是頂級文明,要想發展壯大都需要資源,而能夠被利用的資源幾乎全都集中存在於恆星系裡面。也就是說,只有控制了足夠多的恆星系,才能獲得發展所需的資源。
當然,一個恆星系所包含的資源與其規模、也就是大小有直接關係。
說得簡單一點,一個擁有數顆恆星、數以百計的行星、以及數量眾多的小型星體的恆星系所擁有的資源遠遠超過了一個普通的恆星系。控制一個大型恆星系所獲得的利益,比控制一個普通恆星系多得多。
問題是,大型恆星系只存在於南阿爾法星系中心區域,也就是中心大區。
可以說,在中心大區,一些規模巨大的恆星系裡面所擁有的資源超過了北四區所有恆星系的總和。也正是如此,包括隱靈族在內的七個頂級文明才盤踞在中心區域,只有少數幾個高階文明在獲得了頂級文明的承認與接受之後,才在中心大區獲得一席之地,其他文明根本別想染指中心大區。
顯然,對人類聯邦來說,不管有沒有來自矽魅聯盟的威脅,發展壯大的唯一出路都是進軍南阿爾法星系的中心區域,在中心大區獲得一席之地。只是,這是一條極為漫長,也充滿了挑戰的道路。
在這條漫長的道路上,第一步就是在北四區之外獲得一處前進基地。
在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之前,人類聯邦還在為生存而戰,也不是北四區的統治者,所以進軍中心區域只是理想,根本不顯示。直到第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結束,人類聯邦才獲得了進軍中心區域的機會。
對整個人類聯邦來說,這也是希望所在。
在經歷了五次格林尼治戰爭的摧殘之後,所有人都知道,人類聯邦要想擺脫來自北阿爾法星系的夢魘,唯一的辦法就是離開北四區,舉族搬遷到南阿爾法星系的中心區域,遠離格林尼治隕石帶。
雖然銀河系聯盟議會做出了裁決,但是並沒斷絕人類聯邦的希望。
這就是,按照相關規定,人類聯邦可以透過協商的方式跟其他文明進行交換,即用別的殖民星球從獨門族手裡換來藍星,或者開出其他能夠讓獨門族動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