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攻守都是信手拈來圓潤自然。觀戰之人但見兩條人影在場中不斷遊走,長棍在他們手中都被舞成了一道光幕,郝昭的攻勢雄渾有力妙招紛呈令人觀之便有血氣沸騰之感,而燕王的守勢卻也與旁人大不相同,一人一棍就隱隱生出千軍萬馬的感覺!便是一攻一守之間也能讓人產生雙方是在對攻的錯覺,寓守與攻,寓功與守現在的劉毅做起來已是輕車熟路!
場間二人的攻守節奏快捷無匹,轉眼便是四十回合過去,郝昭固然難以攻破劉毅的守勢但燕王偶爾如同羚羊掛角一般的反擊卻被他用兩敗俱傷之勢化去,此時的郝昭已經完全依照劉毅之言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境界,心中所想便只是如何擊敗眼前的強敵,而這一切亦是劉毅刻意引導所致,他更清楚的知道要如何才能引出愛徒的最強戰力!
鬥到分際只聞郝昭一聲長嘯猶如龍吟虎嘯一般,手中長棍被他舞出萬般棍影將劉毅周身上下盡皆籠罩,而每一道棍影在圍觀眾人的眼中竟然都是那麼的清晰,甚至可以看出棍身所取的部位,一時間虛影也盡皆成了實招!這樣的招法見過燕王出手的老兵們都絕不陌生,血龍六擊第一擊“裂山”,此時在郝昭手中展開確有開山裂石之威!
第七百五十九章 化繁為簡
(感謝“亞歷山大熊”兄的月票,兄弟加群啊!)
血龍六擊乃是“裂山、陷地、斬海、屠龍、定天、無影。”為劉毅家傳血龍戟法之中的六大絕招,十數年來朗生憑此不知會過天下多少英雄,從未嘗一敗!這兩年少有出手可習武卻是孜孜不倦,他已經在嘗試著將自己的百戰經驗與取自各人的長處融匯在戟法之中,因此授予劉信的戟法與數年前傳給郝昭的已是有所不同,此番前來將自己的畢生經驗傳授愛徒亦是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在朗生心中絕沒有什麼絕學不外傳的想法,但想要將血龍戟法練到精深也絕非易於之事!
其實這樣的融會貫通更早以前劉毅就已經開始做了,除了血龍六擊被他加強之外亦有創新之處,當日廉山血戰袁紹兩萬大軍堪堪就要攻破幽州軍防線之時正是劉毅親率兩千親衛營士卒加以反突擊!是戰朗生身先士卒如入無人之境,其勇悍讓雙方士卒都敬若天神,需知那一戰可是步戰,想要做到衝陣無敵比之馬戰更要困難十分,可劉毅憑藉手上血龍戟與其變態的體力耐力卻是硬生生的做到了這點,那一番衝擊光是喪生在他血龍戟之下的冀州士卒便有三百餘人之多!
可說廉山血戰,劉毅可謂將血龍戟法狂猛的攻勢發揮到了人力所能到達的極限,這一戰傳出之後也深深震撼了那些名列風雲將譜之上的猛將,以己度之,在那般情況之下沒有馬力的相助他們都沒有把握能夠做到朗生的地步,也正是那一戰之後劉毅將心中感悟融匯而成一招,便依照此招得來的情形將之名為“破軍擊”,論單戰威力破軍擊也需稍稍遜於血龍六擊的最後一擊無影,不過在千軍萬馬之中才是它的用武之地!當然這也會帶來體力的極大損耗,後在黎陽會戰之中文丑拼死一戰與朗生戰了有一百五六十回合方才落敗便是因此了。
如今場中的郝昭以裂山擊對付劉毅,頗有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意味,不過觀其出招雄渾有力,劉毅還是不由在心中微微嘉許,便見此招已知愛徒這數年之來的苦功。場外圍觀眾人難得見到燕王親自出手,又是如此精彩的對抗,一個個自然是聚精會神,那些武藝高超的更在心中暗暗以自己對比,他們發現倘若場中的燕王若是換成自己必要後退以消來勢,否則難當郝昭的攻勢,甚至包括高順等人在內!
可燕王的應對卻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用的乃是棍招之中一個最為簡單也是最為基礎的招式,立掃!可此招一出,郝昭裂山擊之中劃出了重重幻影卻被劉毅手中長棍一擊而破,憑藉穩定之極的出手與精準的力道控制,這簡簡單單的一記立掃在劉毅手中卻似乎有著無窮的威力!十餘年在戰陣之上與強敵拼殺,朗生的對戰經驗之豐富當世也不作第二人想,真要說道艱苦,溫侯呂布那一戰尚且不是,摩天嶺他曾力敵關張聯手三十回合,安縣在管亥的言語相助之下更是大戰河北雙雄近百合,這樣的經驗怕也只有劉毅能夠有之!如此的積澱加上這兩年的靜思融匯,他的出手已經到大巧若拙,化繁為簡的境界!而當時在廬陵城中,黃忠與關羽的雙刀之會亦是體現了此種境界!
裂山擊無效,郝昭毫不猶豫,陷地斬海連連而出,那種所向披靡的攻勢看得軍中所有自負勇力的戰將都為之惻然,看來郝校尉平素在與他們對練之時定是手下留情了,倘若上來便是如此絕招,他們豈能在他手下走過十合之數!這當然也是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