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各部都有壓力這援兵又該如何而出?
“文和之言莫非是魯王的親衛鐵騎?當年靖海王跨海奇襲冀州側背,子義將軍統領之便曾建立奇功,雖是人數不多戰力卻是堅強,魯王親往更可添我軍威勢,若如此當事不宜遲,立刻派人傳令才是!”賈詡郭嘉合作多年那份默契不用多說,聞聽其言奉孝便已然略知一二,這幾年來劉信在軍中的聲名大漲,他的身份更能有所奇效,想必天子命他先行前來也有此用意在內,此時倒是增援高順的最佳人選。
“恩,正是魯王殿下,其人論勇論謀都頗有當年天子之風,乃是軍中不可多得的幹才,這幾年屢經大戰建功不少,徐南一戰盡顯其才,若能與敬方合兵一處定可穩住戰局形勢,只要曹軍的退路還在我軍手中此戰持續下去當越為有利!”賈詡微微頷首出言之時眼光看向了趙雲,以劉信此時的身份自然要由趙雲出面才能更好的調動,當然這絕非說二公子不從軍令,上下之分在二人心中還是極為看重的。
“善,信兒確是最佳人選,我可令嚴綱文丑二位將軍做出穿插之勢以惑敵耳目,親衛鐵騎由此處直奔官道交戰之所當不會超過三日……”趙雲斷然言道,隨著賈詡郭嘉的頷首認可也立刻傳下軍令。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荊襄之戰 二十八
此次葭萌關大捷的首功無論是親自指揮戰役的張虎張遼等人還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天子都無一例外的屬意第三流,雖然他並非軍中之人但劉毅治下早就不乏這樣的慣例,倘若沒有他的獻策還不知要有多少士卒會在雄關之下失去生命!當然這些士卒也是戰役最大的功臣,尤其是虎衛軍!這一點燕雲軍統領張遼在戰後就對同袍稱讚不已,言道論及攻堅虎衛軍確在漢中各軍之上,唯有高順的遼東軍可與同列。
張遼之言得到了張虎以及軍中將領的一致認可,此次攻堅虎衛軍確是不愧第一強軍之稱,無論是隊形配合還是戰術執行都要高出一籌,尤其是士卒們那種強烈之極的榮譽感,這些在戰報之中張虎都沒有半點的隱瞞!倒是張合此時顯得十分謙遜,虎衛軍在士氣勁頭上不輸任何一支勁旅,訓練亦是一般,但攻城之道尚不及遼東軍老練。
劉毅是十分注重麾下各軍之間的交流的,戰報戰情總是第一時間傳遞到領軍大將的手上,更會有親歷大戰計程車卒與將領往各軍交流經驗,這對於漢軍各部之間的取長補短互通有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亦是他們戰力不斷增強的原因之一。基於此張合對各路友軍的長短之處皆是心中有數,當年攻擊虎牢關他和徐晃都被暫時配屬高順指揮,對其攻堅之能極為認可,而前番大戰也正是遼東軍第一個拿下了樂平。
同袍的讚賞甚至是敵軍的忌憚無疑是對高順的最大肯定,但現在敬方可沒有這個心情去計較這些,冒險孤軍切入敵後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資訊傳遞不暢,此時遼東軍根本不知漢中方面拿下葭萌關的訊息,應該說就算讓高順得知他也不會太過喜悅,敵將李典的堅強,夏侯淵奔襲來此都是他眼下最需要關注的事情,遭受對方兩面夾擊官道之處又並無太多險要可守,更需防備敵軍隨時可能再增添的援軍,恐怕高順這一生之中的煩惱都不會有在永安官道一戰短短數日中多。
憑藉白虎營的穿雲箭扼守,漢軍算是避過了被夏侯淵騎軍衝擊的困境,但不要忘了敵將夏侯妙才絕非易於之輩,無論騎軍步卒他的統軍之能都不會在漢軍數位名將之下,白虎軍的陣地也絕不如堅城在手那般穩固,更兼此時裴元紹手中的軍資始終有限,想要單憑弓手徹底封住虎豹騎並不現實,眼下步卒已然投入到了與對方的交戰之中。
以步軍對抗騎軍還是在地形相對比較寬闊的官道之上,不能最大程度的遏制對方的機動性與衝擊力前者的劣勢可想而知!放在任何一個時間任何一個地點高順裴元紹都絕不會有這樣的用兵,但在永安官道此時此點卻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傷亡再大形勢如何惡劣他們也要攔住李典與夏侯淵兩軍讓其不得匯合,以期為整體戰局創造優勢!
在前幾日的激戰之中拋開惡來典韋不論漢軍是一直處在優勢的,可如今典公毅已然負傷不能上陣遼東軍卻還是難以開啟局面,敵軍的頑強和因援軍到來大漲計程車氣固然是主要原因之一,遼東軍自身在前番大戰的傷亡與疲勞亦開始顯示出來。從青州之戰開始高順便屢挑重擔,樂平一戰生擒樂進拿下堅城遼東軍付出的代價是傷亡過半,此後又有魯國之戰和追殲,的確他們得到了最大的補充和休整時間,但那些郡國士卒再如何訓練有素與之前的百戰老兵還是難以相比,尤其是在眼下這種苦戰持久戰之中,豐富的經驗就是最大的差距!遼東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