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1 / 4)

小說:路遙十五年祭 作者:恐龍王

也沒有抓養活。王家認定這是命,不能怨天尤人,老大女人心裡開始頗不服順,待到後來也不得不認命了。

陝北是個窮地方,清澗又是陝北的窮地方,生活的擔子像黃土包一樣沉重,王家老大眼看著在家裡熬不出個像樣光景,便帶著妻子走出家門去闖蕩,夫妻倆在外幫人種地扛活,後來在延川縣落了腳,他們掏了一孔窯,盤了炕,砌了灶,算是有了一個家。但在這個家裡面,許多個冷風悽悽的夜晚,夫妻倆是蜷軲在灶角的柴窩裡過夜的——熱炕頭給了那些從榆林一帶下來攬工的石匠、皮匠和窯工,為的是多少能掙幾個錢,辛勤勞苦,省吃儉用,夫妻倆又掏了兩孔窯,添了些傢俱,養了雞羊,一份家業算是置起來了。

路遙是在幼年時過繼到伯父門下的,伯父無子嗣,而他家兄弟姐妹一串,過繼給伯父一個兒子,可謂兩全其美,路遙在兄弟姐妹中是老大,懂事早,長得也壯實,將他過繼給伯父撐起王家另一爿門戶最為合適,儘管他很不願意,但他還是噙著眼淚告別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翻過清澗和延川之間的一道道溝壑墚峁,在郭家溝那三孔窯洞裡,他由人侄轉變為人子。

那一年路遙七歲,父母給起的大名叫王衛國。

有了兒子,王家老大兩口心裡踏實下來,兒子就是他們未來的指靠,是他們在世上過日子的盼頭,他們喜愛這個兒子,家裡光景過不到人前,不像樣兒,但破衣爛衫,總想讓兒子穿得暖一點,粗糠野菜,總想讓兒子吃得飽一點。在遭饑荒的年月,兒子餓得面黃肌瘦,母親硬是拉下臉面撐起腰桿走出門去,討飯都要為兒子討回一口食來,年幼的兒子似乎從一開始就明白他在這個家庭裡處於什麼角色和要承擔什麼責任,攔羊、扒草、背糞、掏地,嫩弱的肩膀和雙手早早就在勞動中打磨,而且身上有種倔強,不示弱、不服輸的勁頭,有著與年齡不相符的極強的自尊心。老兩口雖然不敢對落腳在這個窮家賤戶的兒子的將來抱什麼希望,但他們已經看出,他日後不論做啥準能成事。

村裡的學校又到了招收學生的時候,不少孩子背上書包,路遙羨慕他們,但一貧如洗的家庭哪能拿出錢來給他報名、給他買筆買紙買課本?更何況他還承擔著家裡好多活兒,他把熱烘烘的心裡拱動的願望強壓住,沒有向父母親張口,一天早晨,母親卻把他從炕上叫起,在他脖子上掛上一個書包,輕聲說:“上學去吧!”

那一刻,路遙的眼睛一下子溼潤了。

【畫家日記】窯裡光線不錯,在靠近窯門的地方,我支起畫架……老人有些喘,喜歡坐在炕上。就先畫張坐在炕上的肖像吧,我凝視著那張臉,凝視著那滿頭蒼灰的頭髮,那臉似乎有些浮腫,頭髮沒有很好梳理,我突然信心不足,不知能否畫好這幅畫,能否畫出我心裡那種複雜難言的感覺……老人穿著一件揪巴巴的藍上衣,剛見面時她說不知道我今天來,知道了就會把好衣服穿上,免得給公家丟臉。因為兒子是公家人,這會兒她又要換衣服,我勸住老人,在一種艱澀的感覺裡揮動起畫筆。

白描:為作家養母畫像(3)

邢儀此趟來給老人帶了大包東西:糕點、奶粉、果精,老人接過這些東西的時候,非常過意不去,說這個世上的人好,說公家好,說要是沒有好人,沒有公家,早就沒有她了。老人記性已經有些不大好,先天做過什麼事,在哪兒放了件什麼東西,今個就忘記了,但這幾年誰來看過她,誰寄來什麼東西,她卻牢牢記在心裡,這是一位不會忘記曾施恩於她的人和事的老人。

老人給邢儀講起遙遠年代誰曾借錢給她,解決了路遙上學報名沒錢的“難腸事”,講誰曾接濟過兒子一件棉襖,誰曾給過她一個偏方治好了兒子的痢疾,老人也講了他們老兩口在兒子上學時所受的艱難,老人靜靜地坐在炕上給邢儀講述往事,畫家凝視著老人和畫布,視線卻時不時變得猶疑起來——她能越過老人臉上的滄桑,洞穿那被歲月煙塵所遮蓋的人生故事的底蘊麼?

陝北山溝裡的娃娃上學,識幾個字就行了,誰也沒指望娃娃喝幾滴墨水就能成龍變虎,村裡學校只有初小,也就是一年級到四年級,五、六年級屬於高小,只有縣城才有,邁進高小的門檻不容易,但路遙卻考上了,隨後的問題是,他的家庭有沒有能力送他去縣城讀書?

父母親沒有猶豫,兒子坐進縣城的教室裡了。

陝北人把上山勞動叫作“受苦”,路遙父親一身“好苦”。他以當年在他鄉異土初創家業那樣的勁頭,在生產隊掙斷筋骨地幹活,在黃土裡拼命刨食,母親也是一個好勞力,除了和男人一樣上山“受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