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夔門神獸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尊礁石——灩�堆。它與峽江的恩恩怨怨,凝成世人聞之喪膽的千古民謠:
灩豫大如狗,瞿塘不可走;
灩豫大如牛,瞿塘不可留;
灩豫大如馬,瞿塘不可下;
灩豫大如象,瞿塘不可上;
灩豫大如鱉,瞿塘行舟絕。
透過民謠文字,我們能看見什麼?灩�堆在江心的形態變化,客觀反映著峽江四季的水位變化,它是夔門江水流態和流速變化的真實觀照,是山民和船伕世世代代用辛酸的血淚書寫的奮鬥史啊!
歷史走進新的時代,灩�堆被炸除了,往返於夔門的乘船客,再也見不到神奇的灩豫堆了。
";灩豫堆”死了,可如訴如泣的民謠活著。活著的民謠,能激勵峽江的後人相伴峽江,創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葛洲壩觀瀾�
�
水貴時節,葛洲壩鮮有遊客。無論從南津關遠眺,還是在西壩的廟嘴凝眸,巍峨壯觀的銀色長龍彷彿熟睡著,使人眼睛犯困。
一旦進入汛期,千里峽江活泛了,葛洲壩立即變得生動活潑、惹人喜愛且令人流連忘返了。佇立葛洲壩中央27孔洩水庫閘首,擋水牆未動,人卻有欲墜水中的恐怖:遠遠地,你看見泡漩翻滾悄無聲息,但它是迅急地奔跑著,正氣勢洶洶地朝你撲來……從上游側左防淤堤觀看洩水閘閘孔,洞口處水流凹陷成一排豁口,傾斜的陡坎處,江水彷彿不是往裡衝,而是被種神力活活地拖進去、吸進去的。沿著縱向圍堰,循著“雷”聲走近洩水閘巨大的鋼鐵弧門上方,你會愕然發現:左區閘口鋼筋水泥的“魔盒”裡,9根水柱宛若炮膛裡的炮彈齊刷刷彈射著,拼命地奔跑且相互撞擊,騰空躍上近20米高度,彷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