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一個要強的主。
近幾年工資漲了,雖然物價也漲,但畢竟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經能每週吃肉了。當張家關著門吃大閘蟹的時候,朱銀娣家卻大張旗鼓地在廳堂裡擺桌子吃肉。
錢啟富是北方人,朱銀娣卻是在宜市收的童養媳,她會燒幾樣拿手菜。傳統的徽菜用料都是就地取材,價格不貴。例如,每年春季一場雨後,滿山遍野的竹海里竹筍破土而出,品種眾多的竹筍,就是徽菜的好原料。朱銀娣最拿手的一道菜就是筍乾燉豬蹄。有一種叫做燕筍的筍乾,這種筍生長在海拔千米以上,筍質鮮嫩,肉頭厚實,特別適宜醃煮烘乾後製成筍乾,長年都可以食用。將豬蹄洗淨後用文火燉爛,加上宜市特產蝦子醬油,混著用溫水發軟的筍乾再燜上半小時。起鍋後,豬蹄醬紅色的,蹄肉像肉凍一樣,既不油也不膩,筍乾的鮮味深透其中。朱銀娣會給每人盛一碗白白的米飯,將醬紅色的肉湯淋在其上,再放上一塊蹄肉和幾根筍乾,所有人的味覺都會被她充分調起。這道菜是朱銀娣早先當太太的時候學會的,現在雖然家道已經今非昔比了,可徽菜用料便宜,就是窮人也吃得起這道富貴菜,只要你陪得起時間。
吃飯的時候,滿廳堂都是朱銀娣燒的菜香。吃完飯撤了桌子,朱銀娣在廚房裡邊洗碗邊對丈夫錢啟富說:“對門又在吃好東西,門又關上了。”
錢啟富視力不好,鼻子卻靈,他聳聳鼻子聞了聞,儘管中間隔著一個廳堂,他仍然聞到了大閘蟹的腥味,然後對朱銀娣說:“吃大閘蟹。”
朱銀娣有點不相信:“大閘蟹?如今都一百多塊一斤啊!”
錢啟富再聳聳鼻子,說:“不會錯,是大閘蟹。”
朱銀娣的丈夫錢啟富,就是程基泰在香港來的黃先生面前介紹的那個人。錢家解放前開了一間在當地名氣很響的古玩店,做古玩買賣的特點就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雖然平時來店裡的人並不多,但做的都是有錢人家和缺錢人家的生意。有錢人家是買家,缺錢人家是賣家,都是家底殷實,或者曾經殷實的人家。做古玩生意的人,除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會察言觀色八面玲瓏。
宜市雖然不是大都市,但它周圍的七八個縣歷史上都曾經出過很多徽商。徽商是家鄉觀念很重的群體,賺了錢,都會回家鄉蓋房,除了光宗耀祖,還有落葉歸根的情結。蓋了大宅子,裡面放什麼?徽商多的地方,也往往成了古玩的集散地。
錢家是河北保定人,錢啟富的爺爺錢玉貴當年在天津開了一間古玩店,後來賣了一幅明朝唐寅畫的山水給奉系軍閥的一位師長,結果被認出是贗品,師長惱羞成怒把錢玉貴抓起來關進了大牢。最後,錢家變賣了店鋪加倍賠給了師長,才把錢玉貴贖出來。
出獄以後錢玉貴一貧如洗,又害怕留在天津還會遭遇那位師長,於是就舉家遷至宜市,從頭開始,又在宜市開了一間古玩店。憑著他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把這間古玩店做成了宜市和周邊八縣名氣最大的古玩店。
傳到錢啟富這一代已經是第三代,錢家的古玩店基本上不請外人,鑑別古玩的技術也不傳外人,實際上是個父子店。錢啟富自小跟父親學藝,磨礪出豐富的鑑別古玩的經驗,尤其是對古玉的鑑別。
錢啟富是個鬥雞眼,看東西重影,一塊銀元他能看出兩塊來。正是由於這個殘疾,他學藝時更是用心,別人鑑別古玉用眼看、用燈照,他基本上是用手摸,還把古玉貼在臉上滾來滾去,他的鑑定,一般都八九不離十。不僅很受父親的賞識,而且在行內也很有一點名氣。
解放後,古玩店被公私合營了,錢啟富說話不算數了,也沒有什麼人玩古玩了。古玩店就改稱舊貨商店,收賣舊手錶、舊皮裘、舊鐘、舊腳踏車等舊貨。當年經營古玩的錢啟富,就成了舊貨商店的一個店員。
朱銀娣是錢家養的童養媳,比錢啟富小八歲,朱銀娣年輕的時候眉清目秀的,現在年紀大了,胖了。如不是童養媳,恐怕她是不會嫁給有著一對鬥雞眼的錢啟富的。夫妻倆一連生了一兒兩女,兒子女兒的眼睛沒有問題。
錢家住的二進東廂房也只有一間正房一間過廂,不過錢家的過廂比其他人家的過廂大一些,三代七口人擠在這兩間房裡。當年錢家窮得一個月只能吃一次肉,可鍾貴珍一次就讓朱銀娣賠了一百元錢,朱銀娣心裡那痛、那恨,一下子能解得開嗎?
後來,錢啟富退休了,錢家的收入進一步下降,錢家與張家的生活差距就更大了。
晚上吃完飯,錢啟富又躺在床上養神。
錢啟富飯後從不出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