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大喜。轉天,就授其為崇文殿學士,“與之為友,恨相知晚,呼為王十一。”唐人密友之間,常以大排行相稱。
唐玄宗一直瞻前顧後,太平公主那邊卻一直不閒著。她與竇懷貞、常元楷等文臣武將日夜謀劃,準備行廢立之事。同時,又暗派宮女元氏往玄宗常服用的補品赤箭粉中放毒,準備毒死玄宗。
時勢至此,中外頗有耳聞。遠在東都洛陽的左丞張說也派人送給玄宗一把佩刀,意思是讓玄宗下決心。荊州長史崔日用也勸:“太平公主謀逆日甚,陛下昔日在東宮,猶為臣子,當時若想誅討逆黨,還真要前思後想,花大氣力。現陛下已居大寶,詔書一下,誰敢不從!萬一奸人得志,悔之無及!”
玄宗深覺有理,但總覺投鼠忌器:“誠如愛卿所言,但怕會驚動上皇。”
“天子之孝在於安定四海。假如奸人得志,則社稷宗廟不存,安得為孝!請先定禁軍,後收逆黨,則不會驚動上皇。”
王琚也一旁催促:“事勢大急,不可不速發!”
於是,玄宗以崔日用為吏部侍郎,加緊準備工作。
公元713年陰曆七月初一,大臣魏知古上告太平公主要在七月四日作亂,準備派禁軍首領常元楷、李慈率兵入武德殿,竇懷貞等人將在南牙起兵響應。
事已至此,不得不發。
唐玄宗便與兄弟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吏部尚書郭元振、龍武將軍王毛仲、內執事高力士等人定計,決定起兵誅殺太平公主一黨。
陰曆七月甲子早晨,玄宗派王毛仲取御馬三百匹,兵士三百人(這個高麗人此次倒沒躲),從武德殿入虔化門,宣召禁衛軍的首領常元楷和李慈。兩人不知有變,皇帝有詔,馬上晉見。剛入殿門,刀劍相加,兩位羽林大將的腦袋登時滾落在地。蕭至忠、岑羲等幾個太平公主黨羽正在朝堂上等著上朝,兵士上前,二話不說,把幾人按在當地,立刻斬首(可惜這蕭至忠,九世卿族士家,還曾為睿宗與太平公主在中宗面前說過好話,一旦“站錯隊”,一死難免)。竇懷貞逃入御溝,絕望之餘,知道求活無望,就蹲在臭水中用褲帶自縊而死。
睿宗聞變,慌忙奔登承正門樓。郭元振馳至,奏稱“奉皇帝詔誅竇懷貞等人,無他也。”睿宗這才緩過神,下詔“罪狀(竇)懷貞等”。轉日,睿宗又傳旨:“自今軍國刑政,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患,以遂素心。”避居百福內殿,完全把天下交給兒子。睿宗下場還算不錯,又活了三年,於開元四年夏天崩逝,時年五十五,和他哥哥中宗死時一樣大。但中宗是被韋后毒死,睿宗是善終。
太平公主聞變,逃入南山寺廟。發昏當不了死,三日後,被軍士逮捕,“賜死於家”,其被封為王爺的三個兒子皆被殺,只有小兒子薛崇暕因為“數諫其母被撻,”特免死,賜姓李氏,官爵如故。此人當初與李隆基誅韋后,立功不少,故而一直站對了“隊”。
沒收太平公主財產時,發現“財貨山積,珍物侔於御府,廄牧羊馬、田園息錢,收之數年不盡。”
大定之後,玄宗封王琚為戶部尚書,王毛仲為輔國大將軍,張說為檢校中書令,劉幽求為尚書左僕射,郭元振兼御史大夫,並賜死逆黨崔湜等人。同時,以高力士為右監門將軍。
唐太宗時代,內侍連三品官都沒有,只是“守門傳命”已;武后時,宦官也不用事;唐中宗寵信宦官,七品以上的宦官有一千多人,“然衣緋者尚寡”;到了唐玄宗時期,由於高力士等人有定策大功,宦官開始得勢,增至三千多人,“除三品將軍者浸多,衣緋、紫至千餘人,宦官之盛自此始”。
寶位坐穩。開元元年十一月,唐玄宗於驪山之下講武,“徵兵二十萬,旌旗連亙五十餘里”,大唐天子,萬乘之尊,李隆基終於找到了感覺。年底,滿朝文武上表,請上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
皇帝活著時候加尊號,並正式形成“制度”,實從玄宗開始(玄宗的奶奶武則天最喜歡“尊號”,多是不倫不類的“吉祥”名目)。到了天寶十三年(公元758),玄宗經過四次加“尊號”,到那時已變成“開元天地大寶聖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唐朝之前,只有漢哀帝和北周宣帝自稱“陳聖劉太平皇帝”和“天元皇帝”,當時均被視為昏君標新立異之舉。而唐玄宗開始的皇帝自加尊號,實際上是傳襲草原民族的可汗號,由此可以看出唐皇室“胡人”血統的積澱。(當年唐太宗時代,就已經接受各方“夷狄”上供的“天可汗”徽號)。唐玄宗開皇帝加尊號之源,日後各朝各代君王生前死後莫不濫加“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