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參軍盧桂生叛變投敵,把實情稟告吳三桂。
大漢奸驚出一身冷汗,立刻命令前軍止行,下馬向草中搜尋南明伏兵。這樣一來,明軍原來以號炮為應的計劃全盤打亂,首尾不應,各自為戰,埋伏戰變成了短兵相接。如此一來,李定國奇兵設伏沒搞成,只能硬頭皮出戰。
南明軍、清軍雙方在山上展開近距離殊死搏鬥,相互死傷都很大。
本來人數就處劣勢,損兵折將之下,李定國只能率殘軍退往孟定。他之所以擇路另走,主要是怕清軍尾隨追擊,暴露永曆帝的行蹤。
李定國心是好心,但如此一來,把永曆帝弄成了獨行人眾,皇帝頓成為沒有大軍護衛的孤旅。
兵敗如山倒,南明諸軍東竄西逃,很難再組織起成規模成建制的反擊。
蠻荒國裡當客囚——南明君臣在緬甸的遭遇
永曆帝一行南奔,開始並不知李定國磨盤山之敗,仍舊晝行夜宿。
忽然,總兵楊武蒼惶而至,通告敗績,並講清兵已經追近。
永曆君臣大驚,顧不得休息,連夜趕路,走了大半宿,迷失方向,亂走數里,其實一直在原地山谷間打轉。
總兵楊武率潰兵率火打劫,趁著夜黑,大肆搶掠永曆帝及隨行人員的公私行李,大發橫財。
見楊武一部兵將發財,扈駕的另外一名將領孫崇雅也大動劫心。轉天,他也開始行劫,明火執仗地開搶,擄殺甚眾,洗劫一番後,率本部兵遁去。
永曆帝的隨從人員,不是被殺,就是被搶,還有不少趁亂逃散。
三天後,正月二十八日,最後一批數百人的扈駕武裝不願隨永曆帝入緬,由靳統武帶領,掉頭追趕李定國而去。
至此,見從人不散即叛,永曆帝在馬吉翔等人竄掇下,決定由鐵壁關進入緬甸。
得知訊息後,緬人派人來見,表示說:
“天王(指明朝的永曆帝)遠道而來,百蠻敬畏,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