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部分(2 / 4)

小說:隋末之雄霸天下 作者:風雅頌

兵發俸祿,以及正常的運轉開支。想要再打仗,卻是著實沒錢了!”長孫無垢幽嘆道。

“無垢,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朕記得,之前在遼東時,便下令在銅錢之外,用金銀鑄造金幣和銀幣,以補銅錢之不足了嗎?”宇明有些詫異道。

。。。

 。。。  

第561章 財政危機

、、、、、、、、、、

在宇明割據遼東時,也受困於市面上流通的貨幣少,特別是在楊廣的封鎖下,銅錢非常缺少。遼東各族交易便多以金錢結算,以貨易貨也非常普遍。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宇明便下令用在高麗、濟、新羅國繳獲的金銀,鑄造了金幣和銀幣,以彌補銅錢的不足。

如此一來,便很好地緩解了市場上貨幣流通的困難。而這一做法也在他進軍中原之後,帶到了河北、山東、河東、河南等地,亦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長孫無垢柳眉一蹙,輕聲說道:“皇上,我們鑄造的貨幣。有銅錢、銀幣和金幣種。一枚銀幣兌換一貫銅錢,一枚金幣兌換十貫銅錢。但由於銅錢的幣值很低,且數量過沉重,攜帶不便,所以大宗商交易時,還是用金幣和銀幣較多。只不過,如今市面上,使用金幣銀幣和直接用金塊銀塊也沒有任何區別。反正都是貨幣供應不足!”

宇明亦是微微有些驚奇道:“以前在遼東時,貨幣供應不足是因為楊廣對我們的封鎖。如今我軍已經佔領了半個天下,又與日本、南洋、大食等國展開了貿易,貨幣供應量應該比較充足才對吧。怎麼反而會金銀銅錢不足,物價下跌呢?”

長孫無垢嘆息道:“進軍中原後,我大周的貨幣供應只是較在遼東時有所好轉而已。雖然總量是增加了,但使用新幣的人口和地方也大幅增加了。所以銅錢和金銀從來都是短缺的,唐朝和江淮軍也是如此,並非我大周獨有。臣妾看史記上也說,西漢景之治時,因物產豐富,鬥米只值數錢。看來凡是國家安寧,生產發達的盛世,物價低廉便是慣例吧?”

宇明聽聞之後,回想起後世知道的歷史知識,亦是深以為然。

比如唐玄宗開元之治時,《新唐書》食貨志便記載:“海內富實,京師鬥米價錢十一,青、齊間鬥米才錢。”

要知道,鬥米才僅僅銅錢,而那時日本盛產白銀,一名日本商人用幾錠銀便可以換取唐朝上萬斤糧食!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那時物價的不合理之處。

到了宋朝時候,同樣面臨這個難題。而宋朝的海外貿易更加發達。雖然朝廷一直在鑄銅錢,卻似乎永遠也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這也是導致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在宋朝產生的原因之一。

在古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長期佔據全世界的一半以上,但中國的金銀產量卻在全世界所佔的份額很低。所以宋以前的各個朝代,便長期只能以銅錢為主要貨幣,以金銀為輔。每當國內出現平盛世,生產和貿易發達之時,物價就會低到令人難以想象的程。

直到明朝後期和清朝前期,中國開始和西方進行海上貿易交流。西歐殖民者從美洲大陸掠奪的大量黃金、白銀,透過貿易順差流入中國之後,中國的錢荒才得到了緩解。

宇明也清楚,大周向來鼓勵工商業發展,採取重商主義的國家政策。使境內外的商交易發達。如果貨幣一直短缺,便會導致市場交易萎縮,並給生產和貿易帶來致命的打擊。

而如今看來,只要有更多的金銀貨幣投放市場,便能扭轉眼前的財政危局。

宇明思忖了片刻之後,方突然靈機一動,想到了交。

既然宋朝都可以發行交作替代貨幣,那為什麼周朝就不可以?

於是,他方微微一笑,對長孫無垢道:“無垢,此事你也不用驚慌。這次南征江淮軍。我們在巴陵城內繳獲了江淮軍的大批庫存金銀財寶,你將這批財物拿到市場上去變賣之後,相信就能籌足此次北上作戰所需的糧草輜重和武器裝備了……”

長孫無垢點了點頭道:“如果這樣的話,自然可以把此次伐的事應付過去。可將來又怎麼辦呢?貨幣供應不足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啊!”

宇明卻是不慌不忙道:“無垢,你也性急了!朕還沒說完呢……朕當然知道這批金銀財寶拿出來,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關鍵還是要解決金銀銅錢不夠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朕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法那就是發行紙幣!”

“什麼?紙幣?”長孫無垢聽聞之後,亦是大吃一驚。

“是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