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我也開始玩這些御下之術了……”宇明不禁感概道。
而接下來發生的戰事,也充分證明了宇明預料的準確性。
宋金剛的五萬大軍押著十萬石糧食剛剛上一天時間,便遇上了唐軍的伏擊,傷亡了近萬人,糧食也被奪去大半。不過還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林墨、程咬金率領著五萬周軍從斜刺裡殺出,將奪取了糧草的唐軍擊敗,搶回了糧食。
但如此一來,宋金剛的行軍速卻是受到了大影響,等他率軍押送著糧草快要抵達柏壁之時,卻得到了一個重大訊息:劉武周的大軍在天前,遭到李世民的圍攻,全軍覆沒。劉武周本人也被殺了。
宋金剛聽聞此噩耗後,幾乎暈死過去。他清醒過來後,仔細詢問了逃回來的劉軍士兵,方得知了劉武周失敗的經過。
原來,劉武周眼看要斷糧了,便準備回軍澮州,希望能從那裡取得一些糧食。而李世民卻在美良川進行了伏擊,將其擊敗。與此同時,從龍門關回援的王行本又在蒲州被李神通擊敗。
劉武周無奈之下,只得猛攻李世民的營地,企圖殺開一條血,但卻每戰皆敗,士氣大跌。而李世民又在雀鼠谷擊敗王行本的軍隊,斬殺俘獲劉軍數萬人,繳獲糧草輜重千餘輛,徹底斷了劉武周的希望。
此時,由於劉武周軍中缺糧,不少士兵皆逃亡。他的部將尋相和張萬歲更是投降了李世民。劉武周眼看大勢已去,心中甚為恐懼,便率五騎突圍,企圖棄營逃竄,沿黃河北上逃到突厥。
但他的逃跑線卻早在李世民算計之中,李世民命其叔父李神通率軍在鹽津渡以南六十里的一處山谷截住了劉武周。
劉武周雖然拼力廝殺,企圖殺出重圍,結果身中數十箭而亡。他的隨行親兵也全部戰死。柏壁以西,龍門關以南的城池郡縣盡被李世民收復。
宋金剛的五萬軍隊也遭受到了唐軍的進攻,形勢芨芨可危,幸好宇明早就預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親率大軍尾隨其後。在宋金剛危難之際,周軍的援軍趕到,才將宋金剛及其殘軍搶救下來。
……
柏壁以東一五十里的一處山坳內,連綿不絕地分佈著上萬頂帳篷。這裡正是二十餘萬唐軍的大營。而在這些帳篷中,有一頂最高最大的金色帳篷,那便是唐家主將秦王李世民的帥帳。
此刻,李世民正愁眉苦臉地看著桌上的大地圖,軍師裴寂、副將盛彥師和段志玄都站立在他身旁。
李世民愁眉苦臉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周軍來援,因為他已經探知,周軍只有十萬人,即使再加上宋金剛的五萬軍隊,兵力也不過十五萬,數量依然少於自己。他是有信心戰而勝之的。
可讓他心中煩躁的是:叔父李孝恭卻是落入了宇明手中,這讓他不免投鼠忌器。要知道李孝恭可是父皇李淵最喜歡的弟弟,而且李孝恭也是李閥中難得的知軍統帥。除了李世民和李建成外,李閥中就找不到幾個能上陣指揮作戰的人才了。之前李淵也曾想培養一下李元吉,讓這位齊王鎮守原,可誰會想到,李元吉竟然被當時只有幾萬兵馬的劉武周打得大敗,不但丟了原,甚至連整個河東都差點丟了。
眼下李淵也瞭解了河東的戰況,他在得知李孝恭落入敵手後,便派人送來了一封密信,要求李世民以贖回李孝恭為第一目標,奪回原則視其情況而定。這讓李世民原本想與宇明大戰一場的安排,只得偃旗息鼓了。
“秦王殿下,陛下要求與宇明談判,贖回李孝恭將軍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就此讓河東大片土地淪落敵手,卻是不妥啊!”裴寂唉嘆道:“原可是我大唐起兵之地,河東的門閥大族也多數擁護我們,如果拱手讓給了宇明,過得幾年,讓他在河東站穩了腳跟,我軍想要再奪回就難了!”
李世民聽聞之後,亦只是苦笑道:“裴大人,你說的道理我何嘗不知,但父皇是個重視親情的人。他要作如此要求,我這個當兒的也不能違背啊!”
裴寂這時眉頭一皺道:“秦王,其實也不然。我想宇明也不是那種莽撞之人,李孝恭在他手中,他必然認為奇貨可居。如果此時提出要贖回人質。他必然漫天要價。依裴某之見。我們不如先放手進攻一次,如果能夠大敗周軍,甚至奪回夏縣,便可在談判中居於優勢。屆時贖回李孝恭所付出的代價也要少許多了。”
李世民聽罷眼睛頓時一亮,李淵給他的密旨中,只說了要儘快贖回李孝恭,卻是沒有限定期限,也沒有規定不準進攻。如果自己對周軍發起突襲,收復夏縣及原以南的郡縣,就可以此為籌碼,花費小的代價便能贖回李孝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