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裴大人何出此言?”宇述聽聞之後,頓時面色陰沉了下來。眼下朝中已隱現宇家和裴家相爭的格局。裴矩和裴蘊在許多問題上跟他唱反調已經不止一兩次了。
裴矩微微一笑道:“宇大人所說不錯!當前的確是突厥強而高麗弱。但高麗已然奄奄一息,只要再給他們最後一擊,他們便能轟然倒下。上次遠征如若不是楊玄感那逆賊突然作亂,高麗早就滅國了。可如果我們現在就放棄對其攻擊,任由高麗休養生息,等他們緩過氣來,必然又成我大隋的心腹大患。”
說到這裡,他頓了一下,然後接著說道:“因此,微臣認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我大隋如與突厥決戰,恐怕五年內難分勝負,就算能勝,只怕也是慘勝。在我軍元氣大傷的同時,高麗卻又再攻過來,那豈不是腹背受敵?”
“所以,微臣覺得,應該先安撫東突厥,主攻高麗,待取勝之後,再回師與東突厥決戰,此時挾滅亡高麗之威,必能得到契丹、鐵勒、室韋等族降服。如果有這些遊牧民族與我大隋協同作戰,即使是突厥,恐怕也難以招架!”裴矩胸有成竹地說道。
。。。
 ;。。。 ; ;
第121章 內閣廷議
、、、、、、、、、、
裴矩的話音一落,裴蘊便應聲叫好。作為裴閥的另一重要成員,他自然會支援這位本家兄弟。
但樊蓋和和虞世基卻是眉頭一皺,並沒有急於表態。顯然他們對於宇述的先攻突厥後攻高麗,和先攻高麗後攻突厥的方法,都不是很贊同。
“陛下,微臣以為,現在朝廷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剿滅內部亂匪上。如今中原、山東、河北、江淮一帶亂匪四起,幾股最大的亂匪,如瓦崗寨的翟讓、河北竇建德、江淮杜伏威、山東王薄等,都聚集起了五六萬人。雖然他們還不敢攻打郡城,但不少縣城卻經常受其侵擾,姓苦不堪言……而且,由於各地盜匪橫行,商旅的流動也大受影響,天下一多個郡,倒有大半稅收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很多田地都因農民逃避兵役和徭役,無人耕種。如果再不休養生息,只怕大隋不用突厥來攻,就已危在旦夕了!”樊蓋這位楊堅時代的老臣,卻是終於忍不住了,出言相勸道。
“是啊!陛下還請思,眼下突厥的局勢還沒有到十分惡化的地步。就算真的咄吉當上了可汗,他也未必就敢馬上和我們反臉,畢竟突厥內部也不是全聽他的。待我們休養數年後,補充了精兵和糧食,到時再來收拾高麗和突厥,都是輕而易舉之事了!”虞世基也附和道。
楊廣聽得卻是面現怒容。他一門心思想的便是滅亡高麗,哪裡聽得見不同意見。
雖然他也知道如今天下亂匪甚多,卻還是以為,這些泥腿造反,是成不了大氣的。
只不過,現在六名尚書,竟然分作了派完全不同的意見。倒讓他這個皇帝也有些為難了。而且派意見都說得很有道理,楊廣也是託著下巴,猶豫該如何決斷。
從內心來說,他是想採納裴矩的意見。先安撫突厥,再滅掉高麗。待遼東穩定之後,再揮師北上,則天下定矣。
可是,要派人去安撫突厥,卻是沒有合適的人選。而且如果要再攻高麗,該出多少兵,準備多少糧食才夠,他也心中無數。畢竟現在他可不敢完全不留人馬在東都和塞北了。
“宇小將軍,你是大軍中最後一個撤離高麗的大將,對高麗目前的情況,恐怕應該是軍中將領裡最熟悉的一個。你就說說看,現在如果要再攻高麗,應該出動多少人馬,準備多少糧食?”楊廣銳利的目光瞥向宇明,凝聲問道。
眾臣這時才醒悟過來,感情聖上將宇明這個毛頭小招來,是想詢問他高麗的情況。這倒也很正常,畢竟宇明是斷後軍的主將,與高麗大戰了一個多月,直打得高麗軍不敢再攻,若論對高麗的熟悉情況,只怕隋朝官員中沒有一個能勝過他的。
宇明聽到楊廣問自己,便知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還是想先攻高麗。他招自己來此,只怕也想透過自己這位眾臣眼中的“高麗通”來述說一個事實,即高麗的實力也沒有想象中的可怕,完全可以一戰而下。
如果自己抓住了這個機會,的確可以得到楊廣的賞識,就算不會馬上升官發財,得到重用也是有可能的。而如果不順著楊廣的意思說話,只怕這位聖上便會雷霆大怒。即使不當場貶了自己的官職,將來想再領兵出征也是很難了。
說實話,宇明其實並不反對遠征高麗,去年二徵高麗時的斷後之戰,已經讓他看到了高麗的頹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