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大隋最大的威脅?”
在他看來,雖然楊廣在不停地打壓關隴門閥,扶持山東士族和河東士族、江南士族,但那只是不想一家獨大而已,想在大臣之中搞平衡。以更好地維持他的統治。可李靖從沒想到過,聖上已經把關隴門閥看成了對皇族最大的威脅。
只不過,聯想到最近聖上對於立功較大的關隴門閥弟封賞小,而對於立功較小的非關隴士族弟封賞較多,便也可見一斑。
“師父,陛下也是久經沙場的統帥了,而且從滅南陳、吐谷渾、攻打突厥等戰例看,聖上絕非草包,甚至可說相當精明。你認為他會犯設定受降使這種大錯嗎?”宇明猛飲了杯中的酒後,沉聲說道。
李靖倏然醒覺過來。他思了片刻之後,方點了點頭,緩緩道:“其實關隴門閥坐大,原因還是由於北魏設定六鎮之故。當時北魏為了保障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的安全,在沿邊地區(今天的河北北部、內蒙古南部)建立了六個軍鎮,合稱六鎮(武川鎮就是其中之一)。六鎮將士大部分是鮮卑貴族,還有一部分是漢人豪強。”
“而這批軍事貴族便以武川鎮軍人為班底,定居關中,胡漢雜糅,武合一,互相通婚。當時他們為了和東魏的掌權者高歡對抗,便推舉宇泰為帥。而宇泰為了保持內部團結,便完善了府兵制,並在府兵制的頂端設定了八柱國。而八柱國之一的元欣為北魏皇族,不掌兵權。另外六個柱國則分別為獨孤信、李虎、趙貴、李弼、於謹,侯莫陳崇。在這六柱國下又各有兩名開府將軍,這就是十二大將軍,先帝的父親楊忠便是其中之一,這八柱國和十二名開府將軍就組成了關隴貴族,都是六鎮中的武川鎮軍戶。”李靖這時方詳細地將關隴門閥的來歷述說了出來。因為他的舅父韓擒虎便是十二名開府將軍之一。
宇明仔細聽著李靖的講述,眼中也是目光閃爍。如今他已經對關隴門閥的歷史有所瞭解。知道在當時戰火紛飛的狀態下,西魏是實行軍政合一的體制。
這八柱國、十二大將軍都是出將入相的,不光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國家的領導核心,還是當時關中地區最顯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處於社會的最頂端。
而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延續,關隴貴族的強大,就在於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他們一開始就是和宇泰地位是平等的。雖然表面上大家都要聽宇泰的命令。但宇泰也不敢對他們過份。因為西魏、北周和隋唐的建立,本身就是利益妥協的產物。
宇泰實行的府兵制改革,不過是恢復了北魏建國之初的軍事氏族部落制,所有計程車兵都跟隨主人姓,將原本已經漢化的兵戶制重新胡化。之後宇泰的兒宇覺代魏建立北周,楊忠的兒楊堅代周建立隋朝,都是因為關隴集團內部有人想吃獨食,蛋糕分贓不均的結果。
而楊廣發動高麗之戰,就是為了徹底消滅這些關隴集團的其他合夥人。如此一來,其他世家能容忍嗎?
歷史上,正是由於楊廣觸動了關隴集團多數家族的利益。所以最後關隴集團也走上了他的對立面,由李淵出面建立了唐朝。而在唐初,李淵和李世民全面恢復了關隴集團在朝廷的地位,甚至長孫無忌還當上了顧命大臣。一直到幾十年後,武則天的出現,再加上此時河東盧氏、崔氏、山東裴氏、河南韋氏已經興起,才終結了關隴貴族對於大唐朝政的壟斷地位。
這時,宇明嘆了一口氣道:“師父,您發現沒有?現在大隋有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山東民變就不用說了,河南聽說也出現了一支叫瓦崗軍的亂匪,領叫翟讓,聲勢十分浩大。可在這種時候,聖上還在籌備第二次遠征高麗。我怕有人會趁此機會造反,而您也清楚,貴族造反的聲勢可不比那些亂匪,會大大動搖大隋的根基,屆時恐怕會天下大亂!”
。。。
 ;。。。 ; ;
第七十七章 表露心跡
、、、、、、、、、、
他這話可是根據歷史檢驗了的,事實上楊廣第二次遠征高麗時,時任禮部尚書楊玄感便在黎陽造反,並造成了隋朝統治集團的大分裂。貴族官僚弟如觀王楊雄楊恭道、韓擒虎韓世諤等四十餘人都來軍中,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與他通謀。嚴重動搖了隋朝的統治,並讓民間的起義更加頻繁了。
而如今已經是大業八年秋了,離歷史上的楊玄感造反不過半年多時間了。雖然知道楊玄感造反必敗,但宇明考慮的卻是如何利用楊玄感的造反,為自己謀求最大的利益。
眼下他最需要的,便是師父李靖的支援。爺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