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看出了林逸心思,曹一刀就打趣道:“紅色文獻是有的,不過明清古籍之類的珍本只有在遇到大型展覽的時候才會從倉庫取出來。”
林逸楞了一下就明白了,線裝古籍這類書屬於很難儲存級別,怕日曬,雨林,蟲蛀,因此都會在一個恆溫殺菌的倉庫記憶體儲,一般來說不會日日夜夜地擺放在博物館的展廳內,只有遇到大規模的展覽活動,才會把這些寶貝拿出來獻寶。
即使這樣,林逸還是興致勃勃,準備進入展廳,一睹為快。
……
在400平米的展廳裡,正面是一幅寬2米,長24米的大型噴繪,噴繪上除了各個歷史時期文獻、圖片外,最顯眼的莫過於“見證難以忘懷的歷史”這幾個蒼勁有力的毛筆字了。
林逸放眼看去,在紅色文獻展臺上,基本上都是南都市從民國到抗戰時期的各種文獻資料,其中其中報紙60餘種,期刊70種,書籍35種,以及5件珍稀檔案。如民國時期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大公報》,還有地域性極強,發行量也極少的《先鋒報》。
其中林逸伏在站臺玻璃上近距離看清楚那一些《大公報》和《先鋒報》,很多內容竟然都是關於民國時期豫省大災荒的。
關於這次大災荒著名導演馮氏導演正在拍攝一部電影,內容就是反應這次大災荒的經過,林逸是年輕人,雖然老成持重,也免不了喜歡看一些娛樂圈的八卦新聞,所以對這部電影很是期待。沒想到這次來博物館能夠近距離接觸這次大災荒的真相。
1943年2月1日的《大公報》報道:隴海路上hn災民成千成萬逃往陝西,火車載著男男女女像人山一樣,沿途遺棄後世者日有所聞,出錯斃命,更為常事。
沿途災民扶老攜幼,獨輪小車帶著鍋碗,父推子拉,或婦拉夫推,也有六七十歲老伉儷喘喘地負荷提高。一起上的墟落,十室九空了,幾條餓狗畏縮著尾巴,在村口繞來繞去也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