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暗自搖頭,現在誰還守著以前的老規矩?
找死嗎?
《德雲鬥笑社》上線,醒木一敲,角兒們在師父郭德綱和大爺于謙的帶領下,脫馬褂做起遊戲?
一波流量就問香不香?
然後飯圈的入侵與反噬、傳統邏輯與時下思想的碰撞、相聲演員藝術水準和被捧高度的落差等等……
不能只見賊吃肉不見他捱打吧?
“面對張雲雷大火我聽說有人開始提議像常見的偶像經濟公司一樣粉絲運營?”
于謙繼續道:“說什麼需要把張雲雷的粉絲組織起來,透過水軍在網路上造勢維持話題熱度,透過線上和線下結合,將粉絲管理為一種有效資源。”
“老郭直接給否了!”
丁旭嘿嘿一笑,要說郭德綱對於偶像產業的玩法不懂?
廢話,人家甚至說過吐槽應援的段子呢!
“要說張雲雷能活還有點譜,畢竟從小科班出身,整天耳濡目染燻的也差不多夠火候了。”
“但秦霄賢能火真正命!”
“丁旭一撇嘴,張雲雷好歹有點功底,那個叫什麼秦霄賢的是什麼鬼?
不得不說那個小子命真好,于謙有些話沒說,張雲雷好容易火了由於一些特殊原因,直接被保護性雪藏?
然後德雲女孩急的沒著沒落的,突然發現一個秦霄賢?
乖乖!
這就是命啊!
“就連老郭都不知道那小子能火多久?”于謙調侃道:“畢竟實力不行,至今沒舉辦過個人小專場。在德雲社能否舉辦專場和實力直接關聯,如果實力不夠哪怕人氣再高也不被允許開專場。”
“這麼多眼睛盯著呢!”
別說老郭,丁旭都能感覺到在秦霄賢問題上德雲社的兩難。這家最大相聲班的發展歷史,從未出現過秦霄賢這樣未登舞臺,已成名角兒的前例吧?
甚至在150年相聲史上都未出現過!
如何打好秦霄賢這張牌德雲社內部尚無清晰的思考,畢竟按照于謙的話說培養新人不求快,只求穩,天賦再高也會被納入一個接近十年的培養流程?
岳雲鵬、郭麒麟、孟鶴堂、張雲雷好歹都走過。
你丫憑什麼蹦出來?
德雲社的模式特別像遊戲過關打boss,超過兩三千學生首先要經過三年基本功訓練,什麼小舞臺訓練、人品考驗等等環節,最終剩下的不會超過十人。
但眼下的問題是如果一個年輕演員在早期已經獲得德雲社之外的龐大流量,是否還應該以這樣傳統的模式繼續發展?
流量不等人,一個人再火也就兩三年的事情,怎麼可能等你先用十年練好基本功?
以開辦個人專場為標誌,岳雲鵬用九年、張雲雷熬七年,就算那個被視為天賦更高的曹某,入門到開專場的時間也四年有沒有。
以《德雲鬥笑社》呈現的內容來看,節目中秦霄賢不僅失誤較多,甚至在背貫口時也出現瑕疵?
貫口不應該閉著眼睛都溜的飛起嗎?
可惜流量就是流量,綜藝可不管你基本功強不強,就這麼一個水貨鏡頭比雲字輩的大師兄都多?
找誰說理去!
“麒麟這孩子不錯!”于謙笑道:“我曾經開玩笑說老郭前半輩子拍電影虧的錢被兒子全賺回來了!”
“甚至後來之所以跟騰訊合作也是因為當年捧紅那小子的慶餘年。”
丁旭微微一笑,對於郭麒麟沒意見,小夥子真不錯。
知書達理,有禮有節,一點沒有星二代的架子。
可惜綜藝越來越無聊,丁旭只堅持到第二期,只能說老郭看到流量時代來臨,認識到團綜的戰略價值,請來因《極限挑戰》而聲名鵲起的導演嚴敏,卻無法徹底遵循德雲社之外的玩法。
如果完全按照飯圈經濟模式,秦霄賢不僅要迅速發力短影片平臺和sns,還需要根據飯圈口味量身定製網劇,藉助綜藝、網劇甚至文學作品的多維互動,最終透過社交裂變成為頂流。
但這條王一博、肖戰等人走過的道路,說到底跟德雲社的理念差異太大。甚至在德雲長輩的敲打下他和粉絲互動時也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看看前輩張雲雷的下場。
所以最尷尬的一幕終於出現:德雲社骨子裡的東西和嚴敏所擅長的東西無法完全融合。在節目中德雲之子們從未展現出類似極限男人幫那樣豁出去的遊戲心態。
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