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3 / 4)

以學文”。過去叫“百善孝為首”,“孝”最重要。

什麼是“孝”?

孔子說:“無違”。爹媽說什麼,您都不要違背爹媽的意志,這就是“孝”。

孔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活著的時候,我好好地拿禮照顧他們;父母去世了,我按照禮儀安葬他們,祭祀的時候,一點不敢怠慢,好好記住他們,祭祀他們,這就是孝。

最應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們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什麼端午節、什麼皮影戲……我看:以“孝治天下”,應是中華民族最應申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北京有內外十六座城門,現在就剩下了前門和德勝門。我還記得小時候拆城牆。沒拆多少年,這麼美的東西沒有了。就像“孝”的思想,現在也淡漠了。我們說“孝”這個東西,要重新把它撿起來,忠於祖國,孝敬父母。

父母病的時候,誰去伸出手來保護他們呢?只有我們。這些好的建築,我們要保護它,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保護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

當父母變成孩子的時候

《二十四孝》是二十四個童話故事,講述了二十四個孝敬父母的故事。有些年輕的朋友,可能還沒體會到孝敬父母。你記得小時候生病的時候,母親把你背在身上,到醫院裡去嗎!那個時候,我們總是問一句話:“媽媽,我這病會好嗎?”媽媽總會說:“放心,孩子,你的病一定會好!”可是現在情形反過來了,當你推著母親到醫院,母親問你的時候,你怎麼回答?我媽八十歲,有一次心臟病犯了,我帶她到醫院裡去做CT。我推著車子往CT室走,母親的嘴就在這兒一張一合,很緊張。她那意思是說:“我這病能好嗎?”這時候情況變了,母親變成孩子了,這個時候我說:“媽,您的病一定會好的。”要知道,當父母變成孩子的時候,保護他們的那隻手在哪兒呢?那就是我們的這隻手。

第一種高貴:孝順為本(2)

人們常說,百善孝為首。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恩重情深。那麼在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裡,作為子女,是怎樣孝敬和回報父母的呢?

死去的母親被兒子呵護

《二十四孝》,裡有這樣一個故事,叫《聞雷泣墳》。

“裒,事母至孝,母在日,性怕雷,既卒,葬山林,凡遇雷雨,裒即奔至墳地,拜跪泣告:兒在此,母勿懼!”

《聞雷泣墳》裡的主人公叫王裒,是山東人。魏晉時代的人。王裒,博學多能,他的父親從小被別人殺害,他隱居在山村裡教書,相當於現在的山村小學教員。他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天上一打雷,狂風大作的時候,村裡人就感到吃驚——怎麼老有一個黑影“噌”的一下就上山了?

這是怎麼回事兒呢?每到打雷下雨,就有黑影往山上跑。當地的人就害怕,說這是不是鬧鬼了,就趕快上“警察”那兒報案。

(魏晉時代有警察嗎?理論上講,世界最早的警察是1829年羅伯特·比爾建立的“倫敦大都市警察”。那麼說,魏晉時代可能沒有警察,但實際上是有的,我們國家很早就有警察。現在有人說,最早的派出所所長是劉邦,十里設亭,就是每十里設一個派出所,叫“亭”。最早的警察之父是誰啊?是關羽,這是外國人研究的,關羽應該是“警察之父”,當然這事我們沒考證)

“警察”就上山了。到山上一看:一片墳地,墳地前邊跪著一個小青年,二十多歲。跪在墳地前喃喃自語,說的就是這句話:“兒在此,母勿懼”。

這個王裒,一下雨一颳風一打雷,就跑到山上。為什麼呢?王裒從小沒有爹,媽把他養大。母親和兒子十指連心,王裒長大以後,沒來得及孝敬母親,母親就走了。母親有一個弱點,就是怕打雷。母親在世的時候就害怕打雷,所以,一到了打雷下雨的時候,王裒就上山,跪在母親的墳墓前說:“兒在此,母勿懼!”意思是說“媽你別害怕,兒子在你身邊。”

忠臣孝子

忠和孝是連在一起的。古代人說忠孝節義,大孝必是大忠。中國古代有好多孝子,大家都知道的岳飛,跪在地上,母親在他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北京有一條路,就叫張自忠路。抗戰的時候,張自忠,三星上將,他是整個抗戰期間國民黨方面犧牲的最高階的將領。張自忠遇到日本鬼子,肉搏而死。張自忠大將軍,每天下班一到傢什麼不幹,先到母親那兒說:“媽,兒子回來了。”給母親捶捶背,“媽你想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