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專家分析,嬰孩就有巨大的潛能,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要開始教育,跟他說話,教他認知。前不久北京電視臺報道,一個6個月大的孩子壯壯識字上千個,經有關兒童教育專家測試,壯壯的認字能力的確很強。壯壯很小的時候,媽媽發現他對電梯的數字很關注,特別對自己住的樓層——23這個數字敏感,於是試著培養他的認知能力。
如果發現孩子對某一方面有興趣,要好好愛護和培養。我國圍棋國手常昊從小愛下棋,還沒上小學,象棋上父親就不是他的對手了。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常昊總在半路“失蹤”,他是看人下棋去了。少兒圍棋班開課半年了,不會下圍棋的常昊才來,但圍棋班的邱百瑞老師注意到,通常6歲孩子看人下棋,半小時就坐不住了,常昊一坐就是半天。興趣本身就是一種才能,邱老師經常給常昊開小灶,小神童開始揚帆起程了。
每個人都有先天稟賦,後天的教育更重要。兒童的潛能如果不及時開發,就會遞減。
誤區一:催逼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要有科學的家教觀念,因材施教,遵循自然發展規律,而不要催逼孩子。很多天才的失敗就是來自父母、社會的極度催逼。《傷仲永》就是眾所周知的故事。神童仲永不過幾年工夫,就變成了一個普通人了。我接待過很多傷心困惑的父母,都滿懷驕傲地回想孩子當年的聰慧和與眾不同,經常得“一百分”,“第一名”,活潑可愛,某一方面特別強,哭訴孩子“悲慘”的現狀——不愛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行為怪僻,不知道為什麼變成了這樣。為什麼?他們不知道大部分原因在於自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