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剪除親隋勢力
隨著李淵兵馬的越招越多,被矇在鼓裡的王、高二人才漸漸察覺出事情有些不對勁:
一、兵招的太多了,有必要招這麼多兵嗎?
二、新兵為何不劃入鷹揚府(地方兵府),卻交給李世民、長孫順德、劉弘基等人?李世民作為李淵家人,倒也罷了。那兩個叫什麼長孫順德和劉弘基的,以前聽都沒聽說過,根本就不屬於軍官編制,不合常理呀。雖說要臨機獨斷,但這獨斷的未免也太離譜了吧。
滿腹狐疑的王、高慌忙派心腹去摸長孫順德與劉弘基的底細。調查結果更是讓人倒吸一口冷氣:兩個“編制外”長官居然都是高麗戰爭時的逃兵,屬於按律當斬的重刑犯。
這下子,王、高坐不住了,想去當面質問李淵,又怕傷了和氣,便尋了一個叫做武士彠的人問話:“長孫順德和劉弘基都是在逃案犯,他二人怎麼能夠帶兵呢?不行,我們要把他們抓起來。”
武士彠(就是武則天的老爸)原本是個商人,處世圓滑,擅長交際,與郡內方方面面的關係都很好。並因為李淵的保薦,在太原也混了個行軍司鎧參軍的位置。
王、高之所以找到八面玲瓏的武士彠,自然是想讓他當個中間人,去李淵那邊試探一下。至於抓長孫、劉的話,顯然是說給李淵聽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老李是明知故犯還是毫不知情。
豈料武士彠不僅沒流露出驚訝的神態(明顯事先已經知情),反而直接回答道:“哦,這兩個人啊……嗯……他們可都是唐公的座上客。你們如果將他倆抓了,豈不是很不給唐公面子?”
聞聽此言,王、高心中的惶恐自然又憑空加劇了幾分。
李淵接到武士彠彙報後,也是坐臥難安。紙畢竟包不住火,王、高既已起疑,就難保不會有什麼變故。為今之計,該何去何從?是乾脆向王、高攤牌,拉其入夥呢?還是另尋良策?李淵思前顧後,一時難以決斷。
僅僅幾天之後,晉陽鄉長劉世龍又送來密信:“王威、高君雅準備借在晉祠求雨的機會,對大人圖謀不軌。”
如此一來,就不允許再遲疑了!既然聯合王、高已不可能,李淵唯一的選擇就是先發制人,立即動手。
公元六一七年五月四日夜,李淵讓李世民預先埋伏軍馬於晉陽宮城外(五月,癸亥夜,淵使世民伏兵於晉陽宮城之外),準備起事。
選擇這個地方是有原因的:
其一、晉陽宮是裴寂(時任晉陽宮副宮監,名義上的正宮監為李淵)地盤。在這個地方動手,就算王、高喊破嗓子也不會有人理會。
其二、行宮為重禁之地。王、高不好多帶隨從入內,也易於制服。
次日大早,李淵便以歡度端午節為由,約王、高去晉陽宮遊玩。一行人剛剛在裴寂的陪同下落了座,就見劉文靜突然領著開陽府司馬胙城劉政會闖進來,稱有密狀。
乍見劉文靜,王、高又是一驚:這不是已經犯罪下獄的原晉陽縣令嗎?怎麼也跑出來了?還暢通無阻進了晉陽行宮?這都叫什麼事兒啊?
李淵則不動聲色的示意王、高先去看密狀。
哪知劉政會卻道:“告的就是郡丞等人,密狀只能給唐公看。”
李淵裝出一副非常吃驚的樣子:“會有這種事?”起身將密狀拿過來,端詳好一刻,才說道,“王威、高君雅裡通突厥,引兵入境!”
高君雅最先反應過來,將袖子捋起,揮舞拳頭對李淵吼說:“這是汙衊!你為了造反,要先殺我!”(君雅攘袂大詬曰:“此乃反者欲殺我耳!”)
左右武士則不由分說,立即將二人拿下。
同時,二人在宮外的親信也被李世民預先埋伏的大軍迅速制服。
至此,太原事變順利成功。
。 想看書來
7、空城計
然而,李淵等人還沒得意兩天,就接小校來報:“報告,一支突厥大軍突然兵臨城下。”
“什麼?”李淵心想,媽的,弄假成真了,卻仍鎮定自若的問道,“有多少人啊?”
“報告,黑壓壓的一片,沒法一一數清,大概有好幾萬人。”
“好幾萬人!”裴寂皺皺眉頭,“雖說目前我們有些人馬,但大多都是新手,連向左向右轉都搞不清方向,如何去跟虎狼之師爭鋒?”
此話的確不假:要讓這幫新兵去打突厥,那就基本等於把肉包子丟進狗嘴裡。
眾人沉默半晌,卻聽劉文靜問道:“有沒有劉武周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