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王府的前世今生 作者:想聊

和浩特),收復黃河一帶察哈爾部千餘里疆土。在太祖、太宗這一時期,濟爾哈朗在征伐戰爭中,“出則總軍,入則留守”。他的戰功與恪守頗受皇室成員與清軍將領的稱讚,從而得到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重用。

其後,濟爾哈朗獨主鑲藍旗。天聰元年(1627年),清軍伐朝鮮,朝鮮小國寡民,不堪一擊,兵敗如山倒,朝鮮國王李倧投降乞盟。阿敏對於和朝鮮結盟毫無興趣,欲攻其國都。嶽託邀請濟爾哈朗商量,濟爾哈朗表示:“吾等不宜深入,當駐兵平山以待。”於是與朝鮮簽訂了盟約,隨即還師。

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濟爾哈朗隨皇太極伐明,清軍從廣寧城舊邊出發,進軍圍攻錦州。濟爾哈朗偕同貝勒莽古爾泰等率領一支部隊截擊了明軍的運糧隊。之後又移師前往寧遠,與明總兵滿桂的部隊遭遇,隨即,兩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濟爾哈朗驍勇善戰,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負傷後仍“裹創力戰”,士兵深受感染,拼死奮戰,最終大敗明軍,載譽而歸。天聰三年(1629年)八月,清軍戰錦州、攻寧遠(今遼寧興城)、再度圍攻明北方各邊陲。“十月,上率師自洪山口入,濟爾哈朗偕嶽託攻大安口,夜毀水門以進,擊明馬蘭營援兵。及旦明兵立二營山上,濟爾哈朗督兵追擊,五戰皆捷,降馬蘭營、馬蘭口、大安口三營。”(《清史稿?列傳二?諸王一》)此次戰役,濟爾哈朗率軍攻入長城,直入遵化(今屬河北)等地,所至多捷。天聰五年(1631年)七月,初設六部,濟爾哈朗掌刑部事。清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以軍功晉封濟爾哈朗為和碩鄭親王。

。 想看書來

第二章鄭親王府(2)

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極在瀋陽死去,八年(1643年),多爾袞為了執掌實權,立皇太極6歲的幼子福臨為帝(順治),遂聯合濟爾哈朗同為輔政王。濟爾哈朗諭各部官員:“政事先白睿親王”,而自居其次。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睿親王多爾袞率師入山海關,定京師。十月,濟爾哈朗晉封為信義輔政叔王。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因府第逾制,罰銀二千,罷輔政。閏四月,復親王爵。九月,命為定遠大將軍,率師下湖廣,再立戰功。多爾袞死後,八年(1651年)二月,濟爾哈朗偕巽親王滿達海、端重親王博洛、敬謹親王尼堪聯合上奏削去睿親王多爾袞爵。三月,順治以濟爾哈朗年老,免去朝賀、謝恩行禮。九年(1652年)二月,封叔和碩鄭親王。十二年(1655年)五月,濟爾哈朗病重,辭去職務,順治前往探視,並問他有何要叮囑的話。濟爾哈朗上奏說:“臣受三朝厚恩,未及答,原以取雲貴,殄桂王,統一四海為念。”可見他臨終時仍對清王朝的統一大業念念不忘。順治垂涕痛哭曰:“天奈何不令朕叔長年耶!”說完後,慟哭不止,之後命畫工將其影象畫下。第二日,濟爾哈朗病死,葬於北京西直門外白石橋,終年57歲。順治為此輟朝7日,賜葬銀萬兩,置守墳園10戶,立碑記功。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諡。乾隆十九年(1754年)九月,入祀盛京賢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下詔配享太廟,復嗣王封號為鄭。濟爾哈朗有子十一,有爵者四人:富爾敦、濟度、勒度、巴爾堪。縱觀濟爾哈朗一生,可謂是跌宕起伏。他因為從小與皇太極一起長大,所以在父親反叛後得以倖免於難,並且一直深受努爾哈赤的信任和重用。太宗即位後,他更是多次擔當重任,仕途也是一路通順。但是,隨著多爾袞的得勢,他的命運又有所轉變,所幸的是他和多爾袞並沒有直接衝突,最終依靠軍功東山再起。順治掌權後對他更是禮遇有加,他的地位也是越來越高,直到死後也極盡榮耀,子孫由此繁榮昌盛。濟爾哈朗是“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不是努爾哈赤直系子孫的人,鄭親王一系最終成為舒爾哈齊家族中最強盛的

一支。

2。鄭親王府與鄭親王家族

清軍入關定都北京之初,王爺們紛紛在京城建立王府,鄭親王府亦建立於清入關之初。濟爾哈朗在大木倉衚衕建造了規模龐大、裝飾華麗的鄭親王府。此處原是明初姚廣孝的府第,清軍入關後,清世祖順治皇帝因鄭親王濟爾哈朗擁護帝統有功,將此第賜予鄭親王,加以擴建和改造而成鄭親王府。但王府建成後,濟爾哈朗仍受命留守盛京(今瀋陽)佐理軍機。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同為輔政王,為了大權獨攬,他處處對濟爾哈朗排擠和打壓。

順治四年(1647年)二月,多爾袞以濟爾哈朗“府第逾制、擅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