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軌三人身上,目的就是為了劉仁軌。要是將奪取定襄城的首功功勞記在劉仁軌一個身上,以劉仁軌是李恪的心腹將領身份,朝堂上很多李恪的死為了打擊和報復李恪,肯定會對劉仁軌的封賞要多方阻攔,甚至抹殺他的大功也不是沒有。但是,記上張公謹和杜君綽兩人就不一樣,不說兩人跟李恪的關係如何,就憑藉兩人是李世民玄武門政變的急先鋒,他們為了李世民入住太極殿立下的汗馬功勞,是李世民的心腹將領這重身份,就沒人敢說三道四。再說,李世民對自己心腹將領當年的表現肯定記在心裡,只是當時屬於政變,他不好意思封賞太重,現在藉此功勞給兩人重重的封賞也不為過。而劉仁軌的功勞和張公謹和杜君綽一樣都是首功,兩人要是封賞重的話劉仁軌肯定不會太輕。
還有就是李恪雖然沒有給蘇定方記首功,但憑他的這張勝利的指揮著,是這場勝利的統帥,有了奪取定襄城和殲敵十萬的戰績,他的封賞絕對不低。而孫貳朗有伏真的首級,封賞肯定不會太低,李孟嘗也一樣。至於陳其,李恪不想記載他的功勞有他方面的想法。
許敬宗作為參軍,負責的就是錢糧和軍功,他跟隨李恪時間久了,自然明白李恪的心思,所以對於陳其沒有記功勞譜上沒有異議。
至於陳其本人就更好說了,當年斬了突厥第一勇士,李世民就像讓他留在千牛衛當值,千牛衛可是李世民的親軍啊,那絕對的一份榮耀。可他就是死活不肯,哭著喊著要跟隨李恪,對李恪忠心的這份上的將領,肯定會明白李恪不給他記功的用意,既是他笨,不明白這份用意他肯定也不會有怨言。
許敬宗離開之後李恪命令大軍繼續前行,對於跟頡利決戰可不像跟伏真和執失思力兩人交戰,李恪一點都不敢掉以輕心。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中樞的意見
十一月的長安早已步入了冬季嚴寒的行列,初冬的寒流襲擊了整個長安城,長安城的大街上行人已經慢慢的減少,東西兩市已經不像夏秋之季那麼繁榮。整個長安陷入了冬日的嚴寒當中,只是更為寒冷的不是冬日的天氣,而是前方的戰事。
李恪作為北伐主帥,被李世民任命為北伐主帥,率領河東河北兩道數十州的軍隊北伐,這是整個長安百姓都清楚的事情。可是時間到了現在,前方的戰事還是沒有一點訊息,這怎麼能不讓大唐的百姓安心呢?大唐跟突厥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多半情況下大唐都是慘敗,而且大唐每次跟突厥作戰的時候都是損失慘重。
即便是漢王李恪,這個當今皇上最為看重的皇子,這個在大唐帝國依靠戰功迅速崛起的皇子,戰事在進行到現在還沒有一點訊息的情況下,長安百姓就是再怎麼相信李恪,心裡都開始變得很憂心。
跟長安百姓同樣憂心的還有候若依和楊妃,這是李恪生活中兩個最為重要的女人,第一個是他喜歡的女人,第二個是他最為敬重的母親。
院子裡的海棠花已經掉落,樹枝光禿禿的什麼都沒有,只剩下如山嶽般的枯萎的枝幹,侯若依一身淡淡的素以,靜靜的屹立在院子裡,遙望著北方的天空陣陣發呆。遠方的天邊,夕陽落下的地平線的地方,她這一生最為深愛的男人,現在正在用自己生命捍衛大唐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全。可是她自己呢?她對他什麼都做不了,哪怕是一鼓勵和關心的封信,哪怕是一個溫柔的眼神。候若依想到關於北伐的李恪的時候,身體不由微微一顫,她的心在疼,她的臉色略顯蒼白。她知道自己和李恪之間的距離,他們之間的距離現在已經涉及到了倫理道德,不是誰有勇氣就能走到一起的。
同樣的身在千秋殿的楊妃,望著花園裡早已掉落的花朵,遙望這北方的天際嘆息不已。李恪的心思,李恪的志向她清楚,可以說李恪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這是他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要是讓楊妃選擇的話,她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兒子再去這樣冒險。可是身在帝王之家,貴為兩朝帝胄的心裡何嘗不明白,李恪走到今天何嘗不是形式所迫呢?
跨過千秋單,向東的方向便是大唐的中樞心中,李世民處理朝政的兩儀殿,而大唐帝國的皇帝李世民正在兩儀殿裡跟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王珪、高士廉及岑文字、李靖等人商議軍國大事。
李恪的奏報今天中午的時候到了長安城,當兵部尚書李靖將奏報放到李世民的玉案上的時候一臉的欣喜,李世民急忙拿起奏報,當他一目三行的看完上面的內容時,他也沒要想到李恪北伐會取得這麼驕人的成績。奏報的內容很簡單,北伐戰役順利完成,殲滅突厥鐵騎十萬人,奪下了突厥城池定襄城,除此就是李恪記錄了幽北草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