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此言一出,李大郎他們也顧不上糾結魚多魚少的問題了。
在眾人的緊張注視下,李大郎又接連放了兩次籮筐下去。
“一次三條,一次兩條,看來咱們確實是把這條小溪裡的大魚都給撈乾淨了。”
李大郎可不知道李淑一直在暗搓搓的搞小動作,接連三次都沒能撈到多少大魚,他幾乎立刻就認同了王氏的那個猜測。
“我記得那邊還有一條水比較深的小溪,要不我們去那邊撈一下試試?”
王氏此言一出,幾人立刻就拎著籮筐、木桶,揹著揹簍、麻繩,浩浩蕩蕩的去找王氏口中的另外一條小溪了。
“這條小溪水面太寬了,咱們的這個籮筐最多隻能堵住一半水道。”沿著溪水的流向來來回回走了一遭之後,李大郎最終選定了小溪水道最窄的一處地方,可即便如此,這處的水道也還是寬的讓他們無從下手。
“那就搬塊石頭,把另外一半給堵上唄。”王氏表示這不是什麼難事兒,然而很快,王氏就被殘酷的現實給打擊到了。
——她倒是有那個力氣搬石頭,問題是,這附近根本就沒有符合他們要求的大石頭!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原材料,王氏就是力氣再大也沒招兒。
“要不,咱們用樹枝編個木頭筏子?就平時咱們在林子裡拖東西用的那種簡易木頭筏子。”
李二郎此言一出,原本還急的團團轉的王氏頓時雙眼放光,“我這就去!”
“我和您一起去。”李大郎把籮筐丟給李二郎,然後就和李老四一起去幫王氏做木頭筏子了。
李淑晃著自己的兩條小短腿兒,安安穩穩坐在一塊灰色石板上,優哉遊哉的吃著侄子們孝敬的各種野果子。
當然,這只是表面現象,暗地裡,她對自己那幾個年紀小些的侄兒可是關注的緊。
王氏和李大郎、李老四動作很快,李淑吃完第二把野果子的時候,三人就已經把筏子做好拖了過來。
四四方方的小木筏被李大郎豎著放進溪水裡,李老四則是拿了幾塊相對較大的石頭,從兩側牢牢抵住木筏底端。
“好了,可以開始撈魚了。”試驗過木筏的牢固程度之後,李老四朝著自己大侄子招了下手。
李大郎立刻把籮筐放到了木筏旁邊,李三郎則是帶著自己的幾個弟弟,像之前那樣,撿了石頭、土坷垃丟進溪水裡面。
一群孩子嘻嘻哈哈的在溪水上游丟石子兒、丟土坷垃,李淑一邊關注著他們是否有過於靠近溪水的嫌疑,一邊暗悄悄往已經變得渾濁的溪水裡面偷渡各種河魚。
當然,偷渡到溪水裡只是她完成偷渡作業的第一步,接下來,她還要讓那些被她偷渡出來的魚,乖乖“遊”進她大侄子的籮筐裡。
約麼一刻鐘後,李大郎把籮筐從溪水裡面提了出來。
“好沉!”
負責接他籮筐的李老二因為估計不足,使出的力氣不夠,好懸沒有再把這一籮筐的河魚扣回到溪水裡面。
“這、這得有三四十條了吧?”把魚拎到岸上之後,李老二再次驚撥出聲。
“差不多吧。”李大郎是根據魚的重量估算出來的大概數目,他對李二郎道:“你趕緊的,別耽誤我繼續撈魚。”
李二郎一聽哪裡還敢繼續驚歎,他把筐裡的魚一股腦兒全都倒進木桶,然後立刻就把籮筐重新遞迴了李大郎手上。
李大郎立刻把籮筐重新下到水裡,只可惜,這次他一共就只撈到二十來條大小不一的魚。
第三次,已經做好了“魚會更少”心理準備的李大郎,一共就只撈上了八條大魚。
第四次,抱著姑且再試一次心態的李大郎,費了半天勁,結果卻只撈上了一共五條大魚。
李大郎很遺憾,王氏等人卻個個滿足的很。
兩條小溪加在一塊兒,他們光是大魚就已經撈到了近七十條。
實在想賣,勉勉強強也能拿出去賣的一兩斤重的河魚也有十多條。
剩下的只有手指長短的小魚小蝦,湊吧湊吧也能勉強湊出一盆。
這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難以想象的大豐收了。
“走吧,咱們也該回家去了。”用最大的揹簍揹著最大的桶和最多的魚,王氏笑眯眯的朝著其他人用力招手。
李大郎和李二郎也是每人一個沉甸甸的大木桶,李老四則是把自家妹子背在了他瘦削單薄的後背上。
以三郎為首的其他人,則是要麼揹著野菜、要麼揹著野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