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房期間,李老漢父子四人一直待在建新房子的那塊地方,和村裡人一起幹活兒。
李大郎和李二郎負責買菜買肉,李婆子帶著自己的三個兒媳婦、特意過來幫忙的洛氏、小洛氏、王氏孃家的弟妹錢氏、孫老漢的兒媳婦林氏負責做飯。
李老四和三郎、四郎、五郎負責來回跑腿打雜,什麼送個水啦、傳個話啦、幫著擇菜洗菜啦、臨時幫著買點兒急用的東西啦。
至於李淑,這姑娘人小腿短,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六郎、七郎一起看孩子了。
如此各有分工的忙了差不多半個月,李家的新房總算建了個七七八八。
上樑那天,李婆子按習俗準備了很多大棗、花生、糖塊兒之類的東西分給來看熱鬧的村裡的孩子。
除此之外,李家還專門準備了一桌酒席,宴請里正、幾位村老以及所有幫他們家蓋房子的村民、親戚。
蓋房子的這段時間,李家用來招待泥瓦匠和各位幫工的伙食一直很好。
早飯他們提供的是三合面饅頭、高粱米粥,配菜是李婆子她們自己醃製的各種鹹菜、醬菜。
午飯他們提供的是高粱米飯和一葷一素兩個菜,葷菜不是滷豬下水就是五花肉燉白菜,素菜則是清燉的倭瓜、茄子、蘿蔔、豆角絲、乾白菜
偶爾李家人還會多炒一個雞蛋或者多燉一個豆腐,算是給大夥兒改善伙食。
他們出手大方,捨得給大家吃喝,村民們幹起活兒來自然就也愈發賣力。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能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裡就把房子給蓋了起來。
“醬豬肘子、滷豬下水、五花肉燉幹豆角、野雞燉蘑菇,四個葷菜了,再加一個大蔥炒雞蛋、一個白菜燉豆腐、一個鹹味炒花生、一個炸蘿蔔絲丸子,夠了。”
李家的灶房裡,李婆子一邊數著已經端出去的大盆的菜,一邊如釋重負的抹了把額上的汗。
村裡人不講究什麼“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他們對酒宴好與壞的評判標準就只有一條——有沒有肉,有多少肉。
除了肉,他們還想吃大米、白麵一類的金貴細糧。所以如果買肉的銀錢不夠,待客的人家也可以考慮從主食的角度下手。
李家倒是並不存在銀錢不夠湊手的這個問題,但為了“財不露白”,李婆子最終還是讓人準備了白麵稍多一些的三合面饅頭作為主食。
可就算如此,那些來李家吃席的人,也還是被李家的大手筆給震驚到了——誰讓李家的“窮”在燕山村人盡皆知呢。
“李叔做事兒就是敞亮。”
“可不咋的,尋常人誰捨得給咱們吃這麼好。”
“就是。”
“尋常人也捨不得帶著全村的人一起發財不是?”
“哈哈哈——就是就是。”
“”
一群大嗓門兒的糙老爺們兒,自以為很小聲的彼此說著“悄悄話”,卻不知他們的“悄悄話”,早就已經被躲在西廂房南屋的李淑等人聽了個正著。
萬幸坐在李家正房堂屋那一桌的泥瓦匠、衛家人,這些外村的人,因為距離的關係,誰也聽不到這些燕山村村民的“小聲”交流。
好不容易村民們吃飽喝足,帶著他們特意從自己嘴裡省下來的肉和饅頭回了自家,隨便吃了一口的李家人這才在衛家人、王家人的幫助下開始收拾善後。
借來的碗筷清洗乾淨,和借來的桌椅板凳一起還回原主人家。
把灶房裡富餘出來的好肉好菜、三合面饅頭全都一分為二,一份給王家人,一份給衛家人,讓他們帶回去慢慢吃。
王家人和衛家人在推讓了一番之後,就都樂呵呵的拎著東西回家去了,李婆子等人這才得了空兒能略躺一躺、略歇一歇。
“對了,孩子他爹,我讓人幫忙打聽的事兒有訊息了。”躺在炕上,李婆子一邊緩著自己渾身的疲乏,一邊低聲對自家老頭子說了這麼一句。
“你讓人打聽的事兒?大郎的那件事兒?”
李婆子“嗯”了一聲,“等房子徹底蓋好,咱們就安排兩個孩子相看吧?”
李老漢點了一下頭,“行。大郎不小了,是時候娶媳婦兒了。”
李婆子嘆息一聲,“都是咱們這個窮家連累了孩子。咱們家大郎多好的孩子啊,硬是讓咱們家一個窮字給生生拖累到現在。”
李老漢沒吭聲兒。
李婆子說的都是大實話,可他要是有辦法,他能讓自家一直窮下去嗎?
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