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在經濟規制方面基本上原則自由、例外規制,社會方面以自己責任為原則”成了日本經濟和社會改革的基本綱領。1996年橋本龍太郎接任首相後,推行了行政、財政結構、經濟結構、金融體制、社會保障結構、教育等方面的六大改革,涉及了規制緩和以及財政重建、同時還推行了社會保障等多方面的極其壯大的新自由主義的改革。這些改革政策的推行使九十年代中期的橋本內閣時期成日本歷史上一個重大政策轉化的時期 。小泉純一郎首相繼承併發揚了橋本首相的改革路線,在2001年登場的小泉內閣的經濟運營的基本方針中,重申了推進規制緩和及自助努力的新自由主義理念,就重建日本經濟提出了徹底解決不良債權問題和結構改革的七項計劃。 。 想看書來
導論 從群體社會到個體社會(9)
這些改革主張集中地體現在規制緩和、自由競爭和制度改革等方面。
規制緩和和自由競爭是表裡一體的新自由主義改革過程中的重要步驟。規制緩和實際上是政府放棄了對企業運營的操控,同時在自由競爭的口號下對企業的存亡也不用負責。1998年日本版金融大爆炸的實行就是最典型的事例。規制緩和和自由競爭的推行,實際上把日本引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也就是把日本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互相依賴關係改變成非干涉市場化的關係,是把基於長期關係的遊戲規則改變為基於短期戰略的遊戲規則。
制度改革涉及的面非常廣泛,涉及了從政府機關的行政改革到社會生活的財政改革等各個方面。
1997年國會透過了介護保險制度,敲響了社會保障制度開始改革的戰鼓。日本政府在削減財政支出的同時,把福利社會從公共服務改成市場化運作。此後,在醫療領域中享受福利的比例必須和自我負擔的比例相符合等自助努力論越來越多,在提倡自己責任的前提下個人保險費用支出的比例逐步增加。
1998年金融體制的改革的中心思想就是“自由、公正、國際化”。取消對銀行、證券、保險等事業業務領域的限制,引進金融控股公司制度,允許金融交易手續費的自由設定和國內外金融交易。在自己責任的原則下,日本積極與國際市場接軌,按照國際化標準修訂法律制度和會計制度,因此2002年《商法》的修訂要求日本企業完全引進美國式的企業管理制度。這樣在制度上對所謂的日本式企業經營模式進行了清算。不僅傳統的《商法》得到了根本性修改,而且有關民事、刑法也隨之得到了大幅度修改。
為了強化中央政府的機能,減少官僚機構的臃腫,提高辦事效率和除去組織隔閡的弊害,日本於2001年進行了政府機構的重組,把原來的一府二十二省廳的組織結構改變成一府十二省廳,大規模地削減了政府機構。政府放棄了護送船團方式的對企業運運營的操控,也縮小了對公共事業的運營,在新自由主義的分權主張下,公共服務的市場化進一步得到強化。
2002年以後,取消儲蓄保護政策,實行國民個人身份號碼制度都迫使日本國民開始真正地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對社會進行判斷和選擇。正如小淵惠三首相指出的那樣,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個人已經不能舊態依然地埋沒在組織、集團之中,個人必須發揮更多個人的力量。
表1 1990年以來日本政府的主要經濟對應措施
政府決定時間 對應措施名稱 投資規模
(萬億日元) 公共投資當年實際支出額
(萬億日元) 所屬內閣
1992年8月28日 綜合經濟對策 宮澤
1993年4月13日 關於綜合性經濟對策的推進 宮澤
1993年9月16日 緊急經濟對策 ? 細川
1994年2月8日 綜合經濟對策 (注1) 細川
1995年4月14日 緊急?日元升值經濟對策 約7 ― 村山
1995年9月20日 經濟對策 (注5) 村山
1998年4月24日 經濟對策 超過16 橋本
1998年11月16日 緊急經濟對策 17(注2) 小淵
1999年11月11日 經濟新生對策 約17(注3) ―5 小淵
2000年10月19日 為了日本新生的新發展政策 約11 2―3 森
2001年4月6日 緊急經濟對策 ― ― 森
2001年10月26日 改革先行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