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是統治階級實行階級壓迫和實施統治的暴力組織,自國家誕生的那一刻,人類就被涇渭分明地劃分出了兩個階層。”
“統治階層,被統治階層。”
“統治階層是既得利益者,被統治階層是受到壓迫與剝削的人。”
“自古以來,國家的性質從未得到改變。所以任何被國家所推崇的思想,都必然是用來維護統治者利益,維護統治者統治,讓受剝削者安於現狀,甘於承受剝削的思想。不合時宜的東西,必然會被掃入垃圾堆,歸於禁書。”
“宗教在某種意義上就承擔了這個責任。”
“不論是佛教,還是基督,又或者是婆羅門教,不論他們把自己包裝得多麼真善美,其核心思想都是為統治者服務。”
“愚民,馭民。”
“我們今天要說的正是帶有宗教氛圍的黃巾軍起義。”
楊旭沉默不語。
這話很殘酷,但很現實。
他建立王國之初,為的也是確定自己的統治地位。
至於說其他的方面的改革,只是附帶的。
楊旭並不否認自己的心思。
“說到黃巾軍起義,首先要了解當時的環境。”
“瘟疫橫行,天災不斷,民不聊生。朝廷長年征戰,門閥壟斷下層百姓的上升渠道,朝政混亂。”
“大致可以總結為兩點,既得利益者肆無忌憚,吃得太多。被統治者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已經無法苟活。”
“在這種情況下,被統治者唯一能選擇的就是革命。因為他們失去了一切,已經沒有可以失去的東西了。”
“這也是為什麼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的革命都是從最底層開始。”
“因為他們是無產者。無產者,無所畏懼,也沒有可以畏懼的東西。”
楊旭微微頷首。
秦朝末年也好。
漢朝末年也好。
最先掀起革命浪潮,時代風暴的恰恰都是最底層的百姓。
且不說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其實都是如此。
無產者看似力量微弱,猶如風中燭火,但當他們集合起來,所爆發的力量足以掀翻整個世界!
在人類的歷史上,無產者始終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這並不是他們想要扮演這樣的角色,而是統治者逼迫他們不得不走上這樣一條道路。
楊旭記在心裡,同樣暗暗警戒自己。
切不可走上同樣的道路。
至少不要在有生之年踏上這樣的道路。
至於死了以後,他是管不到的。
也沒有辦法去管。
除非得到永生。
唐元慶斟酌著,繼續道:“民不聊生,給了大賢良師張角發展的基礎,也給了他快速成長的沃土。”
“但黃巾軍之亂,非張角之亂。”
“我向來是反對將一個國家,看作一個整體。因為任何國家,都應該分成兩個階層。”
“享受既得利益的統治階層,承受剝削的被統治階層。”
“張角的太平道發展於普通大眾,也就是被剝削階層,這是太平道的根基,也是基石。有了這樣的根基,幾乎註定了他與統治階層處於一種非常特別的關係。”
“太平時,兩者相安無事。”
“但是當民不聊生,百姓無法苟活的時候,也就自然而然走到了統治階層的對立面。”
“所以黃巾軍之亂,非張角之亂。張角只是恰逢其會,成了這場動亂的領袖。但即便沒有張角,也會有王角,有李角。”
“其本質是統治階層對被統治階層的剝削,已經到了被統治階層無法承受的地步,因此才有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革命。”
楊旭一邊思考,一邊斟酌道:“確實是這個道理。”
“秦朝,漢朝。”
“難逃數百年一輪迴的命運,其本質就是統治階層對現有利益的掠奪。”
“在王朝上升期,百姓可以從王朝發展中獲得利益時,這種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可一旦王朝走下坡路,百姓越來越難以獲得利益,甚至還要承受更大的壓迫,兩者的關係就會變得尖銳,直到矛盾徹底激發。”
“這種爆發,本質上是對社會資源再次分配的渴望。”
唐元慶撫掌大笑,眼中閃過一抹異彩。
楊旭的領悟能力讓他極為讚賞。
唐元慶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