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這個工作做完。
——呃……這個……我儘量按時完成(你對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
你可能做了一些努力,但你總是不自信,總是害怕出現差錯,結果果然出了差錯,沒能按時完成任務。
一次如此,兩次如此,三次如此,經常如此,你還有職業素質可言嗎?你還會是受歡迎的人嗎?
用職業素質的要求來考量現在的大學生,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現象。
首先,他們不自信。有人可能不贊成這個說法,會說我粗暴武斷,亂下結論,其理由是很多大學生非常自信。根據我的瞭解,這些大學生的所謂“非常自信”,其實是盲目自信或者自信過頭。盲目自信或自信過頭其實就是狂妄,狂妄是建立在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缺乏準確判斷、過高估計的基礎之上的,這是自戀的產物,是不自信甚至自卑的另一種表現。
由於狂妄是基於對自己的無知,所以我認為,狂妄比膽怯更為糟糕。
自信是基於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充分了解和準確判斷,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情感傾向、技術程度、工作效率、處事能力等有相當的瞭解,知道自己能幹什麼,能幹到什麼程度,同時也知道自己不能幹什麼,等等。由於自知,自信的人給人的感覺不是狂妄,而是強大的定力和魅力。
——這個工作交給他做,沒錯!
這是對自信者的評價。
——這個工作交給他做?他行不行啊?
這是對缺乏自信者或狂妄者的評價。
毋庸諱言,大學生普遍缺乏自信,不自信是基於沒有穩定的品質、缺乏專業技術支撐、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缺乏對職業的認識和操作訓練。
有位朋友開了一家小公司,招聘了十多名大學畢業生。這位朋友深知大學生普遍缺乏自信,因此在開工的時候他就特意在這十多名新員工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個醒目的牌子,上面寫著:“相信自己,我行!”他的想法,是要透過這樣的方式逐步提升新員工的自信心。他給自己定了個時間限制:3個月,如果3個月後這批新員工依然信心不足,就開人。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中國教育怎麼了 就業之憂(9)
3個月後,只有1名新員工被留下來,其餘的都被解僱了。這位朋友發現,用短短3個月的時間去改變這批學生20多年來養成的不自信,“根本不可能”!
“我希望看到他們對工作總是信心十足,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我很難在他們中間看到這種讓人驚喜的狀況,他們總是猶豫不決,茫然無措。我不希望他們是這個樣子,但他們的確就是這個樣子,沒辦法,我只好請他們另謀高就。”
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歷以後,這位朋友在未來的很長時間裡是不會把大學畢業生納入他的聘用名單的。
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最大化的利潤是由充滿信心的有能力的人創造的,你要成為這個被企業老闆視為“有用”的人,你就得對自己有信心,而這種信心來源於良好的心態和職業技能。如果兩樣都沒有,那你就只能在職場的大門外徘徊不前,就只能嗟嘆世道不公。
職業技能就是平常所說的“一技之長”,一個人有了一技之長,就可以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上安身立命,就可以養活自己,甚至能讓家人過上比較好的生活。
一技之長的“技”,我的理解不是“技術”,而是“技能”,技術是機械死板的,而技能卻表明你能靈活機動地使用技術。有了技能,你就會為人所需,你就能獲得生存的空間,如果什麼都不會做,你就基本上沒有生存的空間,就有可能被群體遺忘,甚至流落街頭。
一個大學生畢業後走出校門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我究竟能做什麼?先找到答案,然後再去尋找那份屬於你的工作。如果你問自己究竟能做什麼,問了半天也沒問出個名堂來,茫茫然惶惶然,那我就要勸你暫時不要去找工作(你什麼都不會做,哪裡會有工作給你)。
一個朋友在一個集團公司做人力資源管理,每次集團招聘的最後一關都是他親自主持,他主持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把篩選出來的人叫到面前,既不看簡歷也不問來歷,而是直截了當地問:你能做什麼?
很多應聘的人被他問得張口結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如果有人能回答出來,他就馬上讓這個人去做自信能做的事情,他就在旁邊看著你做,直到你做好,或者搞砸為止。
“我從來不看應聘人員的簡歷,那個沒用,都是亂編的,我希望看到的是技能。幹事的能力,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