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真不協調。”
“這個村當然不窮,老百姓過的還可以,不知為什麼教委每年都有舊校舍改造資金,可這裡從沒改造過,可能覺得它是個簡易小學吧。就這麼兩間半屋,兩間教室就兩個年級,這半間就是咱的辦公室。等孩子到三年級就到岑校長那上了。你家離這多遠?上班方便嗎?”
“有三十多里吧,上班路還好走。”
“好好幹吧,你們這些學生不分配真是可惜,現在真是矛盾,說是畢業生多了必然不分,可咱的實際情況是不管窮鄉鎮還是富鄉鎮哪裡不缺老師?好多地方都是年紀大的民辦轉公辦的老師。”
“是,我上學實習時也都看到了。可社會大環境這樣,我們誰也難以超越。”
從此文琳每天早晨很早騎腳踏車到學校,到一里多遠的地方去挑水;沒有電,上下課的時間透過表掌握,上下課鈴聲則是嘴裡發出的指令。學生都是附近幾個村的,自由慣了,早晨來了約束他們上晨讀,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文琳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將除語文、數學之外的音體美課開起來,師範倡導的就是要求學生“一專多能”,現在開始慶幸在學校裡練就了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避免了老是一個人教的尷尬,逐漸的將一群野孩子變的訓練有素了。農村孩子聽話,一天下來很累他也是樂此不疲,有時嗓子都喊啞了。慢慢的和這20個孩子混熟了,孩子們也越來越願意上他的課了。
畢業快兩年了,招聘教師連點影都沒有,總不能老這樣下去吧? 。 想看書來
防“非典”在一閎1、
“文琳,晚上涮火鍋,我們抓緊採購吧。”羽清拉拉他的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