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出頭的明朝華裔移民,總算在這片荒蕪的北美土地上展示出了屬於他們的風俗魅力。家庭主婦們的巧手讓自家公寓住宅的門前多了許多漂亮的裝飾,少數幾個會寫字畫畫的老工匠,被一群群前來求對聯討春帖的居民們圍攏。
一時之間這些曾在東方土地上最為常見的過節物品,居然成了現在中華美利堅共和國春節期間最搶手的東西。
喜氣洋洋的對聯一貼,兩盞大紅燈籠一掛,帶著許多現代簡約風格的公寓就有了更濃的東方氣息。
對聯、桃符、春帖、爆竹、米粉年糕之類的傳統事物,也引起了歐裔居民的極大興趣。在淡化文化信仰差異的長期政策下。歐裔居民也享受著春節的假期,同時也帶著湊熱鬧的心情在模仿參與這些華族人最為看重的節日。
各大企業今年度的春節福利,依然聽從政府的意見,選擇了政府民政部發行的代金券。按照盈利程度不等,無論華裔還是歐裔,每個企業都發出了價值5到10美元不等的春節過節費。
據說攀比企業福利,也成為了各大企業資本家之間暗暗較勁的手段。畢竟現在有經驗的中高階技工熟手還很缺,能讓自己工廠的技工出去炫耀一把,也許未來什麼時候就能拐過來一批好手。
這次總算沒讓財政部長劉鑫繼續鬱悶。簡單的街頭調研發現,明朝華裔居民的消費終於在臨近除夕一週前達到了一個高峰。不光楊雯雯的平民檔次服裝大賣特賣,從加勒比海地區進口的大明絲綢和布匹的銷售也非常火爆。雖然價格依然比大明貴了一倍多,但一年就看著這一天的華裔移民們顯然比他們在故鄉時豪爽了許多。
本土大棚蔬菜不光昂貴,而且數量也是遠遠無法滿足市民需求的,百慕大島雙灣市此時顯示出了它的威力,第一批種植產出的蔬菜瓜果裝了整整一船運到首都,讓這個春節的餐桌上增添了更多的綠色。
廉價的玉米酒和朗姆酒,昂貴的進口葡萄酒和白蘭地,本地產的果酒,都成為了市民們敢於出手嚐鮮的東西。
國營農林漁牧集團下屬農場裡的一批豬牛羊也恰當時分投入市場,價格雖然比平時高了一些。但幾乎每個肉鋪裡都能當天銷售一空。
保守估計,連同歐裔家庭在內,春節前一週的家庭平均消費就超過了15美元,而且這個勢頭還會延續至少半個月。
。
天公作美,1623年1月31日。週二,前夜的風雪過後,除夕當天的天氣異常晴朗。
每條街道的積雪已經被鏟進排水溝,從白天開始,爆竹聲就沒有斷絕過。長島新區北商業街廣場上的廣播,從清晨開始就回響著喜慶的東方樂曲。許多在近現代才誕生的新春民樂讓路過的明朝華裔市民們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除了堅持崗位的警察部門和軍隊。幾乎所有的政府部門和工商企業都宣佈進入為期一週的春假。
政府的除夕茶話會在國會大會禮堂召開了,各部門的職員都齊聚一堂,以團結友愛互助的精神風貌完成農曆舊年最後一天的政府機構大團圓。
歐裔的文員們好奇地參觀著禮堂四周牆壁上的各種貼紙和春圖,而穿越眾們,則圍著禮堂中央幾張會議桌連起來的大大長桌。
長桌上鋪著宣紙,幾位老人都在揮毫潑墨,或作畫,或題字,引起一眾偽文青們的拍手。
這個時代,家裡不就缺這些嗎?沒有歷史名人手稿,能騙得了國會或政府一幫老傢伙的幾幅墨寶,也許也能傳家呢!
“哎,過獎,過獎!斗膽執筆,貽笑大方啊!”
最高法官鍾進山的書法最過硬,一副“冬去春來辭舊歲”的草書,得到了總理齊建軍的極大讚譽,樂得鍾進山老人連連謙遜擺手。
“好字,好字啊!我觀昔日王羲之,也不過如此!鍾閣老之書,龍蛇騰躍,鸞翔鳳翥,堪稱世間少有!”
一看總理都表態了,身為華裔移民事務管理司的童生常昆,趕緊在一旁搖頭晃腦地點評著。說著,還故意用手在宣紙上方左右擺佈虛晃了一番,一副品書識字的文壇巨匠的風采。
如此露骨的馬屁,讓鍾進山老人一愣,老臉都紅了一半。
另一邊,參議院議長劉老蒼勁有力的“民安國泰樹新風”也完成了,這次,就連不懂書法的蘇子寧都忍不住拍起了手。
“哎呀……”
常昆又是一陣驚訝,手顫抖著指向書桌,緩緩繞了一圈,漲紅著臉,倒吸了口冷氣,然後整理衣裝,畢恭畢敬地對著劉老寫下的宣紙鄭重其事地鞠了一躬,惹得劉老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