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廠企業都在週六進行了加班,準備運往百慕大雙灣市儲備的物資幾乎日夜不停地在碼頭倉儲區堆積,社會關注度不亞於風頭正盛的跨大西洋歐洲貿易,但在海軍司令部裡,一場特殊的海軍軍備發展討論會卻並不順暢。
第一階段吞併瓜德羅普的方案,其實收益最大的,是海軍。國會透過議案當天,海軍就獲得了70萬美元的年度計劃專項海軍軍費增撥,之後連續兩年還會每年獲得額外60萬海軍軍費,這讓海軍司令王鐵錘准將直接樂出了鼻涕泡。
而壓力最大的,也是海軍。因為從今年開始,未來幾年內,中華美利堅共和國的海上佈局又將多出兩個節點。和英格蘭的北美衝突已經公開化,對英格蘭弗吉尼亞殖民地的未來處理,本土安全需要的定期巡航,大西洋貿易航線需要投入的巡邏力量,都開始加重海軍兵力的短缺問題。
目前海軍艦船在役艦隻一共8艘,包括共和級輕巡洋艦4艘,企業級護衛艦4艘。共和級輕巡洋艦造艦計劃中的最後2艘在今年4月已經開始動工,預計明年3月服役;用於諸多實驗應用的憲法號機帆輕巡洋艦剛剛下水,但隨後再沒有其他主力艦隻造艦安排。
也就是說,到1625年。海軍將擁有共和級輕巡洋艦6艘、企業級護衛艦4艘以及1艘憲法號機帆輕巡洋艦。然後就將進入一個造艦真空期,這個真空期,就是由海軍一直希望下一批戰艦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