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小說:唐師曾:我說 作者:精靈王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新聞時代的舊事(30)

前面提到,我的編輯寫過的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張華,為搶救掉在糞坑裡的農民大爺英勇犧牲的事蹟。事過多年,還能記得這個故事的人已經不多,文字記者就是這樣。如果當初拍下那個瞬間,現在指著照片說事,就是“語像”。現而今說世界七大奇蹟,金字塔、長城……說的都是影象。看圖說話,“語像”。

可是我們上學時沒人教,不知道照相重要。當時我給海子照的那麼多相,都扔在刑偵教研室了。1989年,海子在辭世前打電話給丁元力,讓他來昌平拍幾張照片。丁元力忙,愣是沒去。多大的損失啊。現在丁元力老後悔,要是去了,照幾張相,說說話,這麼一“語像”,說不定海子就不自殺了。

“語像”,“語像”,語言的力量事後還能彌補,可是如果當初沒拍照片—沒有原始影象,就沒有事後的話語權—即使現在說得天花亂墜,也無濟於事,僅僅是講演,而不是“語像”。我希望中國政法大學繼續發揚光大,立足法學,一隻腳踩著科學,另一隻腳踩著神學(哲學抑或宗教)。這就比那些單純講科學的人高明得多,因為我們是人,有人的優點和缺點。不是簡單的科技產品。

1936年,美國《生活》雜誌誕生,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媒體。戈培爾博士為了宣傳國家社會主義比自由資本主義優越,也開闢了《訊號》等類似畫報。一直到電視機發明以前,各種圖文並茂的雜誌、畫報一直佔據最為人喜聞樂見的地位。攝影記者被稱做“世界的眼睛”,以不畏刀劍親臨一線,區別於廣播記者、文字記者。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新聞傳媒迅速發展、翻天覆地,其中進步最大的首推電視。電視是主動宣傳的“視聽”媒體,不僅有畫面,而且是活動的流媒體,可以直播。弄個大活人站在螢幕前面,“拿畫面說事兒”,立即把單一的攝影記者、文字記者、廣播記者逐出場外。利用電影的推拉搖移、導演、剪輯,立即成為傳媒霸主,這特別適合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宣傳工作。

由於電視主動而富有進攻性,接通電源就能張嘴說話,聲色俱厲,張牙舞爪,既採用先進技術,又佔體制上的優勢,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迅速超過傳統的黨的耳目喉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電視記者是最先買房買車的。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時,小水在新華社中東分社英文編輯室工作,反覆申請要求去巴格達。當時,北京新華社總社派我去巴格達,僅僅給我300美元。當年國家通訊社捉襟見肘,給我的錢僅夠我在伊拉克通訊社透過國際長途,往北京發3張傳真照片。小水後調CCTV,反覆去巴格達,以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裝備現場直播,揚名萬里。而同一階段的新華社巴格達分社,早已無法與CCTV的影響力同日而語。

小崔原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後到CCTV開創《實話實說》,成為華夏第一名嘴,至今無人超越。張越原來是老師,給電視劇《電腦之家》等寫劇本,後來忍不住親自露面現身,靠聰明大腦和如簧之舌控制《半邊天》。

于丹、易中天,還有越來越多的老師透過“視聽”揚名萬里,版稅滾滾。而貴校(中國政法大學)的大學問家朱奇武、江平、應松年等埋頭傳統學問,循規蹈矩地教書反而默默無聞。即使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像季羨林、張中行也沒有他們的名聲大。老百姓需要的是“語像”,而不是單純的文字、聲音。只要有“語”有“像”,一夜變“超女”。如果沒“語”,沒“像”,你就默默地耕耘吧。

趙忠祥的一張大臉,勝過新華社“紅皮記者”的整體影響力。在“視聽”科技主義的衝擊下,一直憑藉文字、影象宣傳的傳統媒體,一落千丈,迅速被具有“視”、“聽”功能,更迅速、更雙向、更互動、更自主、更自由的新媒體所取代。

2005年,湖南衛視辦了個《超級女聲》,全國幾億觀眾參與,用電話、手機、滑鼠表達民意。2005年的“超女”冠軍李宇春上了《時代週刊》的封面,並被認為“體現了一種民主運作的模式”。科技主義、商品經濟催生出以往計劃經濟無法預知的新事物,草根以“選超女”的形式展現網際網路時代的民意,紛紛爭取各自的話語權。

新聞時代的舊事(31)

記者證英文叫PRESS CARD。PRESS是擠壓、擁抱,引申之後是“印刷”和“出版物”的意思,這裡指新聞記者。美聯社叫AP=Associated Press,路透社叫R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