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影像,但這並不代表重導會失去作戰能力,內建的ai系統將繼續執行原定計劃,透過“極光”破損區攻擊目標本體。
黑3從1開始往上數,他認為最多數到5,便會看到“晨星號”被爆炸撕裂的一幕。
哪知道才數到2,爆炸的火光便一波接一波,照亮“晨星號”另一側數十公里虛空,照亮那顆黑沉沉的小行星。
“晨星號”像一頭鑽入雲層的鷗鳥,眨眼功夫消失在大螢幕上,只有受到“極光”擠壓,迅速湧動的煙氣在嘲笑他的無能。
20多枚重導被成功攔截,令黑3震怒的同時又滿心疑惑,搞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
那可不是一般的“毒刺”、“利爪”、“北風”等型號的常規導彈,而是搭載智慧ai系統、聚變芯核、菱形矩陣的重導,怎麼可能就這麼輕而易舉被對方攔截?(未完待續。。)
ps:多謝hlwind的提醒,是我把瓔珞…玲瓏2人搞混了,馬上修正。
正文 第五百章 防守反擊戰(三)
這種重導在組織裡有一個外號,叫“巨無霸”,它的戰鬥部其實很小,就是一塊小型聚變芯核,一旦引爆,高濃度的氫氦粒子產生聚變反應,威力足以比擬核彈,它的推進系統採用混合燃料模式,佔用空間同樣不大。
真正佔用空間的是mini版菱形矩陣與擔負引導任務的ai系統。
相比當下人類國家的常規武器,“巨無霸”的科技含量極高,就像它的外號“巨無霸”,並不單單指體積、重量,還代表著它的高造價,高技術含量。
單從體型來看,“冥蝠”僅僅相當於各國艦系的輕驅級別戰艦,實際效能卻遠遠超越常規戰列艦。
在如今磁軌炮稱霸戰艦主要武器系統的當下,“巨無霸”能夠成為“冥蝠”級驅逐艦的主炮級武器之一,足以說明它的強大。
24枚“巨無霸”,只要有一枚命中“晨星號”本身,便能撕裂艦體,造成致命傷。
他理解不了,無論如何都理解不了,被“極光”遮蔽的另一面究竟發生了什麼。
黑3哪裡知道唐方除腐化者、飛龍外,還有爆炸蚊這樣的一次性消耗品,相比前者,它們的速度更快,威力更強,又是守株待兔,“巨無霸”的菱形矩陣可以勉強抵擋mt50蘭澤爾飛雷一擊,不代表也能抵擋爆炸蚊接二連三的捨身攻擊。
“晨星號”順利脫險無異於抽了他一個響亮的耳光,黑3很憤怒,他不知道其實唐方也不怎麼好受,最起碼高興不起來,一共犧牲掉54只爆炸蚊,才把“巨無霸”們幹掉。
這讓他付出近2000瓦斯的代價。在系統資源嚴重縮水的當下,讓人很心疼。
好在“晨星號”已經進入小行星重力圈,就算敵艦繼續發射重導。也難以繞過“極光”直接威脅戰艦本體,除非“冥輻”們能夠把數十公里厚的小行星擊穿。
另一邊。20條飛龍與8架維京戰機的組合與15架“冥蛾”空天戰機的交戰也接近尾聲,飛龍還剩14條,維京戰機5架,雖然最後4架“冥蛾”仍舊在負隅頑抗,想來敗亡只是時間問題。
考慮到參戰雙方的單位數量差距,再參照眼前戰損,飛龍、維京戰機比“冥蛾”的戰鬥效能即便稍強一些,也極為有限。
前面30多公里處。大批腐化者、2架鐵鴉,15架維京戰機組成的圍剿部隊距離第四艘冥蝠級驅逐艦已然不足5公里,mt50蘭澤爾飛雷接連落在菱形矩陣表面,爆起一道又一道閃光。
前車之鑑,“冥蝠”調轉主炮,開始與人、蟲二族部隊纏鬥,一方面拖住它們馳援“晨星號”的腳步,一方面盡力削弱對手的有生力量。
其餘三艘冥蝠級驅逐艦繼續向前,呈品字形壓向迫降在小行星上的“晨星號”。
做為一名“深淵騎士”,黑3從來不會在戰場上猶豫不決。既然決定用斬首戰術,就不會半途而廢,堅韌與果決是為將者必須具備的特質。
從遠處觀望。小行星塊頭不小,直徑達百公里,“晨星號”因為主推進器與第一輔助推進器組還沒有恢復運作,單憑反物質輔助推進器無法做到正常降落,於是只能利用迫降的方式降落在一個大號隕石坑的山脊部位。
在滑行過程中,“晨星號”艦腹下方的星環第二次受損,底盤往下大部分護盾消失不見,好在艾瑪透過模擬演算提前設定好迫降地點,使得“晨星號”艦首剛好擔在隕石坑山脊部位。與受損星環共同支撐起艦體,保證了上方護盾像半個雞蛋殼那樣套在戰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