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4 / 4)

小說:人類瘟疫報告 作者:炒作

他們自己從上帝的憤怒以及未來的苦難當中解救出來。”

是的,約翰如此詳盡而生動地描述這次災難的“全景”,是需要勇氣的,他面對瘟疫的到那矛盾的心理可以映照出這場災難給那些倖存者的心靈打擊和創傷是何等的嚴重。令人肅然起敬的是,這位史學家還是在傷痛、困惑、絕望中給後人留下了這麼珍貴的記錄。也許,他心目中的“後人”只是他所在的、曾經強大無比、在這次瘟疫中卻瀕於滅絕的羅馬帝國的後代。尤其可貴的是,約翰希望“後人”們透過這場災難“變的更加明智”。我們能共享約翰這些無與倫比的記述,實在是幸運。

教會歷史學家伊瓦格瑞爾斯親身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的瘟疫流行,並在這些瘟疫當中失去了絕大多數的親人。

“我的許多孩子、我的妻子以及我的許多曾一度倖存下來的親人,都被疾病奪去了生命……現在,當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已經58歲了,離瘟疫第四次爆發,離襲擊安提俄克還不到兩年。在那場災難當中,我失去了我的女兒和我的外孫,她們追隨以前失去的那些親人去了。

“我想整個人類都飽受了疾病的折磨,在有些城市,疾病肆虐的程度甚至達到了將城中居民清洗一空的地步。”

由於伊瓦格瑞爾斯身處瘟疫傳播的發源地,當他還是個學童的時候,他就被疾病所感染,因此他認為自己有責任記述這些事件。公元593年,在他58歲的時候,他以一種非常悲痛的筆觸記錄下了自己所經歷的一切:

“每個人感染疾病的途徑各不相同,根本不可能一一加以描述。有些人是因為彼此結交以及生活在一起,有些人是因為身體接觸,或者是因為居於同一居所,或者甚至是因為在市場上的接觸。有的人逃離了被感染的城市,並且他們本人也的確非常健康,但是,他們卻把疾病傳播到了沒有生病的人群當中。也有一些人甚至就居住在被感染者中間,並且還不僅僅與被感染者,而且還與死者有所接觸,但他們完全不被感染。還有人因為失去了所有的孩子和親人而主動擁抱死亡,並且為了達到速死的目的而和病人緊緊靠在一起,但是,彷彿疾病不願意讓他們心想事成似的,儘管如此折騰,他們依然健康如故。”

伊瓦格瑞爾斯的敘述不算豐富,但他把瘟疫的幾個極端狀態寫得淋漓盡致:有的人因為不堪忍受瘟疫以及摧殘親人的痛苦而寧願死亡,有的人把疾病傳染給了別人,自己卻很健康,這一發現在後來的醫學研究中也是價值連城的。

約翰和伊瓦格瑞爾斯的關於公元6世紀那場瘟疫的描述可謂觸目驚心,足以激起對每一個遭殃者的無限同情。那麼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