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謹慎地向三位將軍說出自己的看法:“關於把新型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和‘約克城”號,先投入歐洲戰場使用還是先投入亞洲戰場使用,我個人認為不能作出輕率的決定,這必須根據幾方面的因素來作出決定。”
為了讓談話更隨意一些,蒙特接過管家萊恩為他斟的香檳酒,喝了兩口才又繼續說到:“這幾方面的因素分別是:1。目前歐洲和亞洲的戰爭狀況。2。目前軸心國各國的戰爭工業潛力情況。3。目前盟國各國的戰爭工業情況。這三點歸結在一起,說到底就是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的戰略路線的選擇問題,如果是先歐後亞,新型航空母艦就應先派往歐洲,反之先亞後歐,新型航空母艦就應派往亞洲太平洋。”
“那蒙特上校你認為是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呢?”聽了蒙特的話,馬竭爾上將的鷹目中閃過了一絲不為人覺的精光,看似隨意地向蒙特問到。
“無論是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我認為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儘快結束戰爭,其衡量的標準就是以儘量少的傷亡代價,換取最後的戰爭勝利。”蒙特笑了笑,從容地回答到,“如何選擇我認為還是取決於先前提到的三大因素。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歐洲和亞洲現在的戰爭狀況。在亞洲我們的敵人主要是日本,從前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這一段時間,美日雙方先後爆發了幾次大的戰役,本人親自參與了珍珠港被襲、珊瑚島、中途島和瓜島等重要戰役,客觀地說美日雙方是兩敗具傷,不經過長期調整,美日雙方都很難再次發動大規模的攻擊行動。”
聽到這裡,本來一面輕鬆的三個將軍都顯得有些不自然,美國軍方當然極力鼓吹42年的太平洋連場大海戰是美國取得了勝利,但這時由蒙特這個戰鬥英雄口中說出這樣的說話,自然引人深思。
“再來看歐洲戰場的情況,盟軍的敵人主要是德國和義大利。蘇德戰場上蘇聯已取得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最後勝利,英美聯軍也在非洲戰場上取得了可喜的勝利,把隆美爾軍團圍困在突尼西亞,我相信北非戰役取得最後的勝利只是遲早的問題。”蒙特所說的這些報紙上早有刊登,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而新型航空母艦在這時建成投入使用,如何運用好它,我相信會改變整個戰爭程序。”蒙特又喝了兩口香檳酒,然後又一字一句地接著說:“說到新武器裝備的投入使用,相信不僅僅是美國一個,其它國家也會有,各國的工業情況就成了決定一切的關鍵。”
“據我所知,現在美國的工業體系已經完全轉入戰時機制。美國工業實力的情況麥道先生比我更瞭解,我就不多說了。現在我只想說一說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的工業實力情況。工業是支撐一個國家能否長期作戰下去的重要指標,毫無疑問,德國是軸心國中軍事實力最強大的,日本次之,義大利最弱。要想盡早結束戰爭,就必須瓦解軸心國聯盟。從工業力量的角度來說,德國和日本脫離了軸心國聯盟依然可以戰鬥下去,但義大利卻不能單獨把戰爭進行下去。而從戰役戰術的角度來說,要儘早結束戰爭,就必須進行龐大兵力的大決戰,歐洲大陸顯然要比太平洋分散的島嶼更容易排兵佈陣,更容易集結龐大的兵力,同敵人決一死戰。就我個人參加過的瓜島戰役來說,島嶼爭奪戰是曠日持久,激烈殘酷的,進攻的一方要想奪取有足夠防禦兵力的島嶼將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傷亡數字將很大。歐洲的島嶼並不多,但太平洋上的島嶼卻多不勝數。”
“鑑於以上的對比,我個人認為應走先歐後亞的戰略路線,新型的航空母艦應該先派往歐洲作戰。雖然在情感上我很希望新型航空母艦能率先到太平洋戰區服役,那裡現在只有‘企業’號航空母艦在執行任務,明顯不足夠,但我相信很快便會有更多的新型航空母艦建成投入使用,到時後再補充太平洋戰區也來得及。”蒙特條理清晰地把心裡的想法,向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的三位將軍說了出來。
第一百二十五章 建學院組艦隊(一)
蒙特謹慎地說完那番先歐後亞還是先亞後歐的意見後,三個將軍都沉默了下來若有所思。
“作為總統委任的戰艦建造總監理,我個人認為對於這兩艘新型航空母艦‘埃塞克斯’號和‘約克城”號,無論是投入歐洲戰場還是投入太平洋戰場,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我個人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到底有沒有足夠的水手、飛行員來開動這些新建造的戰艦和戰艦上的飛機?”這時麥道先生輕笑了兩聲,恰到好處地轉移話題:“按照建造計劃,在未來的一年裡將陸續有七艘同樣級別的大型航空母艦建成,還有最少12艘由巡洋艦再裝而成的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