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比她印象裡的還要晚幾日了。
初雪積得很薄,很快就化乾淨了,一連晴朗了七八天,才又落了大雪。
各房各院裡,地火龍和炭盆都已經擺上了,吳老太君怕冷,夜裡也歇在西暖閣裡。
杜雲蘿揣著手爐到了柏節堂,解下雪褂子,站在中屋裡去了去寒氣,這才入了西暖閣。
吳老太君笑著道:“你看看我,就是年紀大了不中用了,夏天怕熱冬天怕冷的。”
杜雲蘿笑了。
吳老太君問她:“過兩日就臘八了,去婆駝山取臘八粥的事兒可安排妥了?”
“都安排妥了,往年就是母親去的,這回我隨母親一道去,”杜雲蘿答道,“城門外施粥的人手也安排了,米和八寶材料都依著舊例。”
吳老太君見她事事心中都有數,便放下心來,道:“這都臘月裡了,也不知道連瀟他們哪天抵京。再小半個月,就是娢姐兒的百日,在那之前,總能趕上的吧?”
杜雲蘿點頭:“總歸就是這十來天了。”
臘月初六,各家王公侯伯府在城外支起了棚子,從初七到初九施粥三日,初六夜裡,大廚房裡就開始熬粥,天一亮就送出城去。
臘八這一日,府中祭祖。
杜雲蘿起得極早,梳洗妥當之後,與周氏一道往祠堂去。
侯府只穆元謀一個男丁在家,女眷們都是跪在外頭的,顯得祠堂內冷冷清清的。
嫁進來的這小一年,除非必要,杜雲蘿不愛來祠堂附近,即便此刻此處沒有貞節牌坊,沒有那些後來幾十年間添上去的牌位。
作為嫡長房嫡長媳,她跪在吳老太君和周氏後頭,三位嬸孃都不能越過她,更別說是蔣玉暖和穆連慧了。
若是穆連瀟在家,主持祭祀的就是他,而不是穆元謀。
待平平順順祭了祖,吳老太君就回柏節堂去了。
杜雲蘿和周氏上了婆駝山。
法音寺裡香火鼎盛,為了避免意外和衝撞,官宦人家取粥之處與尋常百姓的地方並不相同。
杜雲蘿隨著周氏過去,列隊取粥,前前後後的,倒也遇見了不少熟面孔,彼此問安行禮。
從山上下來,入城之時,周氏使人去自家的施粥的棚子前頭轉了轉。
沒過多久,那婆子就喜笑顏開地回來,急切道:“太太、夫人,棚子裡的媽媽們說,差不多一個時辰前,世子爺與二爺進城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四十二章 邀功
周氏愣住了,她囁了囁唇,問道:“你剛剛說什麼?”
婆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來:“咱們世子爺和二爺回來了。”
周氏的眼睛霎時亮了起來,滿滿都是喜悅,她趕忙催促車把式:“快,快,我們這就回府去。”
杜雲蘿亦聽得真切,疊在膝上的雙手不知不覺間絞了帕子。
從前,穆連瀟每次回府,杜雲蘿都不會去迎他,她就歪在韶熙園裡,鼓著腮幫子,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一回,她原本是想得好好的,要親自去二門上迎他,讓穆連瀟知道,她在京中也是心心念念盼著他回來的。
卻是沒料到,杜雲蘿和周氏去了婆駝山,穆連瀟就回來了。
一個時辰前就入城了,等她們婆媳兩人回到府裡,只怕是連沐浴更衣都好了。
如此一想,心中多少有些遺憾。
杜雲蘿稍稍掀開了簾窗,叫煙青色的簾窗遮得暗沉的天空湛藍湛藍的,晴朗極了。
那點兒陰霾瞬間散去,杜雲蘿笑容滿溢。
錯過了便錯過了,等會兒見了面,她再好好告訴他,把自己的思念和期盼都仔仔細細地告訴他。
周氏含笑看著杜雲蘿。
夫妻之間的感情如何,用聽的不如用看的,周氏只要看一眼杜雲蘿的神情,就知道她的歡喜和愉悅。
周氏暗暗點頭,兒子兒媳感情好,不用長輩操心,那是再好不過的了。
因著是臘八,出入城門取粥的百姓也多,馬車行得不快,好不容易入了清水衚衕,婆媳兩人的心又都提了上來。
這也算是“近鄉情怯”?
馬車停在了二門外,蘇嬤嬤擺了腳踏,扶了周氏和杜雲蘿下車。
杜雲蘿讓洪金寶家的把取來的臘八粥送去大廚房,再往各房各院分下去,自個兒去門房上問了:“世子回來了?”
門房上的婆子趕忙搖頭:“沒瞧見世子回來,夫人,許是世子從角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