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1 / 3)

小說:讀史有學問 作者:冷如冰

曾國潘的祖父不太識字,但務實能力很強,整治得家業興旺,他的父親得以有閒讀書,只是飽經寒窗之苦,才不過考了個秀才,做了孩子王。到了曾國藩這一代,卻是祖墳上冒了青煙,一路科考順利。

曾國藩六歲入塾讀書,八歲學“五經”,讀八股,十四歲赴長沙應童子試,成績一等,二十二歲中秀才,兩年後就學於中國著名的學府嶽麓書院,同年曾入京會試未中,後刻苦攻讀經史,至二十八歲再次入京會試,中進士。從此官運亨通。

曾國藩兢兢業業,獲得了清廷的賞識,連連升官,至三十七歲升為二品官,他曾十分自負地說過:“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可見,曾國藩還是把做官當做第一人生要義的。在這期間,他歷任工、刑、吏部的侍郎,可謂春風得意。

但如果歷史不給他提供特殊的契機,他是不會成為現在的曾國藩的,他也許只會像無數個封建官僚一樣,默默無聞地度過他的一生。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爆發,給他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歷史舞臺。

公元1851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了。在洪秀全的領導下,太平天國起義軍從廣西桂平縣山區衝破重圍,像一股滾滾的洪流,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北推進,僅用了兩年時間,就攻克了南方重鎮江寧(南京),並更名天京,定為國都。清政府的軍隊可謂是望風披靡,一觸即潰。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感到沒有力量組織軍隊、調集兵力圍攻起義軍了,只好像東漢末年朝廷鎮壓黃巾起義一樣,讓各地自己建立地主武裝,稱為團練。這些武裝力量由當地的官僚和地主聯合組建,具體指揮權屬於組建者。

咸豐皇帝於公元1853年下令長江南北的在籍官紳組建團練,曾國藩因家在湖南的湘鄉,就積極響應,於這一年回到家鄉,協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團練。從此,曾國藩開始了他的“元兇”生涯。

曾國藩在同鄉儒生羅澤南的幫助下,先建立起了一支數千人的隊伍,然後逐漸擴大。曾國藩十分了解清朝八旗兵、綠營軍的腐敗,因此,他在組建隊伍時,首先注意從平民當中招募士兵,決不引進官僚子弟,其次是他十分注意宗族關係,把軍隊組建成一個血緣家庭性質的組織,以增強戰鬥力。

曾國藩的軍隊與清軍和其他團練武裝相比,有如下明顯的特點:

一、士兵均來自質樸壯健的湖南鄉民,既易於訓練,又勇悍善戰,堅決拒收城鎮油滑市民和老兵油子,以免帶壞了隊伍。軍官則多來自他的親友中的讀書人,要求肯為“衛道”、“忠君”而獻身,不能急功近利,堅決杜絕清廷八旗貴族軍官的爭權奪利。

二、把父子、兄弟以及有其他血緣親屬關係計程車兵編在同一組織內,利用宗族親緣關係維繫士兵,使士兵打仗時能互相救助,且只能勝利,不能失敗。一旦失敗,全宗族就會遭到族滅之禍。曾國藩的這一招的確十分有效,把一支國家的軍隊變成了宗族軍隊,所謂“打仗還靠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果然大大地提高了戰鬥力。曾國藩的這一創舉,開了中國近代軍閥的先河。

三、在組織上,曾國藩規定,每營士兵只服從營官一人,全軍只服從曾國藩一人。這樣既提高了組織指揮的戰鬥力,也為曾國藩建立了一支私人的軍隊。

曾國藩雖然堅決反對滿族人擔任一般的軍官,以免影響戰鬥力,但為了取得滿族人的信任,他特別推薦了滿族人塔齊布為湘軍大將,舉薦多隆阿為湖北將軍,在一切準備完備後,曾國藩的這支湘軍開出湖南省,準備同太平軍作戰。

清文宗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五月,曾國藩率湘軍出戰,在嶽州與太平軍接觸,沒想到一戰即潰。曾國藩出省時共有湘軍一萬,水、陸軍各五千,連其他人等共一萬五千多人。嶽州一役,水師被徹底擊垮,幾乎全軍覆沒。曾國藩可能是從未受過失敗的滋味,經受不住這種打擊,便要投水自殺。他的部下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位湘軍統帥死去,趕忙把他救了起來。曾國藩羞憤交加,大力整頓湘軍,過了三個月,再戰嶽州,於六月份攻陷。同年十月,曾國藩督戰,經過激烈的爭奪,又攻下了武漢。曾國藩這時總算報了嶽州之敗的仇,情緒高漲起來,叫囂道:“肅清江面,直搗金陵。”

曾國藩的奧秘(3)

清文宗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曾國藩進逼九江。這時,太平天國起義軍開始認真對付曾國藩了,派石達開為統師,大舉向西增援。石達開是一位智勇雙全的著名將領,他設計將曾國藩的水師誘入鄱陽湖,再堵住湖口,打敗了敵軍,焚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