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3 / 4)

小說:性愛二十講 作者:一米八

而從未成功的萊森伯男爵,果然不出詛咒所料,當這個男爵喜出望外地佔有她時,卻忘了詛咒裡所說的話,而被嚇死了。在海拜爾海拜爾(Ferieclrish Hebbel,18131863),德國詩人兼劇作家。所寫的《朱蒂斯與何洛弗尼斯》一劇裡,有名的朱蒂斯這一角色鮮明地展示出Chu女禁忌及其部分動機。朱蒂斯同樣是那種童貞受著禁忌保護的女人之一。她的第一個丈夫在新婚之夜無緣無故地懼怕起來,從此之後竟不敢觸動她。她這樣說:“我的美有如顛茄,誰若享用它,非死即瘋。”當亞述將軍率軍圍攻她所在的城池時,她想到用自己的美色去誘惑他,把他置之死地。很明顯,這個想法在愛國面具下面潛藏著性的欲求。當那個當時以殘暴粗野而聞名的將領姦汙了她時,她竟在狂怒之下,力比參孫,竟一掌劈下了他的頭,而變成了民族的救星。按照心理分析,破頭原象徵閹割,因此這一行為其實象徵著朱蒂斯閹割了姦汙她的童貞的男人,正如那位新婚少婦在夢中所做的那樣。海拜爾用一種極美妙的語言,使偽聖經偽聖經(Apocrypha)。在公元初年,基督徒是非法的,其經書也只有偷偷傳抄,至2、3世紀編集《新約全書》時,許多傳抄的經文被認為不可靠,遂被羅馬教廷放棄,這些以後不斷出現的偽經,統稱為Apocrypha。中這種對愛國行為的記載染上了一層濃厚的性的色彩。我們知道,在偽聖經的記載裡,朱蒂斯回城時仍然自誇清白,即使查遍所有真偽聖經,也找不到任何關於她這次怪誕婚姻的記載。海拜爾很可能以他那詩人特有的敏感天賦,看穿了經文的有意造作,重新揭示出故事後面隱藏的真相與內涵。

薩德格爾(Sadger)曾對此作過絕妙的分析,這一分析使我們認識到,海拜爾之所以對這樣一個素材感興趣,乃是由於他的“雙親情結”在作怪。由於他在童年期兩性傾向的掙扎中總是傾向於女性,所以很自然地理解埋藏於女性心中最深層的隱秘見薩德格爾(Sadger)《從病象描述到心象描述》。。他還引用了詩人們對於自己為什麼改變故事內容所作的解釋,他們都十分正確地指出,故事本身是浮淺的、虛飾的,意在為潛意識中的動機尋找披露的藉口。聖經中僅僅提到朱蒂斯是一個寡婦,為什麼在劇中卻變成童貞女,薩德格爾也有一段詳論,我引用於下:這裡的動機原在於詩人那嬰兒式的幻想,意在否認父母間有性茭關係,所以母親成為童貞的少女。對這種分析,我想再補充一點:詩人既然已確定主角是一個童貞,他的幻想便深入到Chu女膜一旦破裂後她可能有的怨憤與悔恨,從而使他在這一方面做了不少文章。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書包網

第五講 Chu女的禁忌(8)

總起來說,初婚時獻身與童貞的奪取,一方面固然是社會用來促使一個女人固定地依附於一個男人的手段,另一方面又十分不幸地激發了她對男人的原始之恨。這種矛盾偶爾會導致病症,但絕大多數情況下只是或多或少地抑制了性茭之樂。許多女人的第二次婚姻遠比第一次美滿,也可以用這個道理說明。至此,這一初看上去令人迷惑的Chu女禁忌——原始氏族對Chu女的恐懼,要求丈夫不可觸破妻子的Chu女膜——便真相大白了。

十分有趣的是,精神分析學家還常常遇到這樣的女人:在她們心中同時持有兩種態度——臣服和敵視。這兩種態度常互相糾結,有時同時出現,有時同時消失。不少這種女人對自己的丈夫冷若冰霜,但無論如何又離不開他,每一次當她試圖去愛別人時,眼前便閃出丈夫的影子。但她們實際上一點也不愛其丈夫。分析中還發現,這種女人對其丈夫的熱情雖消失,但臣服的態度仍照舊。她們不願脫出這種束縛,因為她們的報復尚未完成。當然,即使在那些此種情緒十分明顯和強烈的案例中,女人也從不瞭解自己內心深處有這樣一種報復的衝動。

節選自《弗洛伊德文集》,王嘉陵等譯,東方出版社,1997年版。

第六講 性心理學(1)

[英]埃利斯

亨利·哈夫洛克·埃利斯(Henry Havelock Ellis,18591939),英國著名性心理學家,也是一位很有影響的科學家、思想家、作家和文學評論家。他終生從事人類性科學的研究和教育,認真探討人類的精神世界和性的生物學的密切關係,是性科學領域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性心理學研究錄》的第一卷《性逆轉》(1896)、第二卷《羞怯心理的進化;性的季候性現象;自動戀》(1901)、第三卷《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