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洪荒歷史也跟自己看過的歪說差別太大了吧,她抱著萬一的希望又問:“你以前說過十二祖巫是盤古精血所化,后土就是祖巫之一啊,這些我不知道就算了,你的傳承記憶裡難道沒有?”
鴻鈞皺眉道:“誰告訴你說十二祖巫中有一個叫后土?哪怕是混沌神魔,也不能未卜先知誰會修成巫,別說十二祖巫眼下尚未出世,就是出世了,能否成巫還要另說。其他生靈若走巫修這條路,最終也可能成為祖巫,只是機會渺茫而已。天下祖巫本無定數,或許是有一個后土,但絕非那十二祖巫之一。”
他越解釋,小秦的問號就越多,敢情巫不是天生的,還是修煉成的?那十二祖巫之說又從何而來?這也難怪,即使兩人相識已久,小秦也瞭解了好些洪荒常識,可某些事情對鴻鈞而言天經地義,生來便知,在她的認知概念裡卻完全不是那回事。鴻鈞不欲多說,一道心印傳來,直接以“神識傳念”之術將一切解說明白。
原來“巫”指的是一種果位,而不是一種族類,所謂巫族,只是對於修行此道的煉氣士的通稱。十二祖巫則是指盤古精血化成的十二位先天神祗,他們爐鼎絕佳,適宜巫修之道,更天生具備盤古當年煉形所創“九變訣”的傳承記憶,最有希望證得祖巫道果。儘管有祖巫之稱,但他們還不算是巫,畢竟想選修什麼道法是人家的自由。如果哪位“祖巫”腦子一抽,非要改走道修之路,死活就是不肯用自己身懷的傳承功法,那也無可厚非。只不過這種愣頭青應該不多……
普通的巫和地仙、真仙、金仙神通彷彿,大巫就再升一級,等同於太乙神仙,到了祖巫這一階,基本相當於得了大羅果位,當然這其中也有差異,不是簡單一一對應就了事的。嚴格來說,巫修和道修之間的界限並不明顯,二者不分家,巫修更重視肉身爐鼎的錘鍊,法力的精進,道修更注重元神清明,通達無礙,講究一個“悟”字——這也是說神通彷彿而不是境界彷彿的原因。
絕少有修士只修心不修身,或者相反,只修身不修心,所以大多數煉氣士都是道巫雙修,至多是偏重於一邊,這個偏重的比例就決定著將來所證的果位。譬如鴻鈞身為混沌神魔,天生肉|體強悍,平常也很注意淬鍊爐鼎,但他還是重“神”而輕“形”,道心先於道體,從而得證大羅真仙。如果他當初走煉體的路線,說不定成道會早些,然後小秦遇到的就是鴻鈞祖巫,而非鴻鈞毛毛蟲……以上是某女的腦補。
兩種修煉之道,難說孰高孰低。巫修前期進步神速,後期舉步維艱,大巫已經是鳳毛麟角,而得了大巫道果後,幾乎所有巫修都止步不前,唯有爐鼎為混沌出品或盤古出品的先天神祗中,會有那麼零星幾個證得祖巫果位。大巫們神通手段多,法術威力強大,一般同級仙人不是他們的對手,但巫修也有弱點。由於心境有缺,他們極容易劍走偏鋒,以妄為真,唯心是物,墮入他化自在天世界,淪為天魔。這一節鴻鈞沒有細說,只言魔道也是道的一種,若修行有成,一樣可證道果,只要於人無害,旁人或可出言點化,但不該強行插手干涉。
道修就更玄了,光是入門一道,就將千萬生靈攔於檻外,資質、心性、福緣、智慧、毅力,缺一不可,秦星河那樣於昏迷中築基成功,是走了萬年一遇的狗屎運,只能作為特例。太乙散仙以下,心境和感悟不到,還可用勤奮專注來彌補,入了太乙境後,道行進階便不像常人想的那樣,只要功深日久就能水到渠成,悟就是悟,不悟就是不悟,若是一層窗戶紙始終捅不破,縱然打坐入定一輩子也是徒勞。太乙境上的大羅境就更是晦奧,雖有言稱“人若不為形所累,眼前即是大羅天”,可什麼是不為形所累?如何才能不為形所累?
小秦覺得,巫修就像是面向大眾的普及班,入門易精進難,但誰都能嚐到點成就感;道修就像是點對點輔導的精英班,能不能入班,入班了能不能學到東西,一半看悟性,一半看天定。大家參加哪個班全憑個人意願,學不好還可以轉班,只有鬼修是例外——陰神之身虛虛蕩蕩,本無實體,連爐鼎都沒有,還怎麼習練巫修之道?因此鬼魂欲踏上仙路,必然從道修入手,首先定心住神,慢慢學會煉形,化虛為實,形神如一,才可成正果。
秦星河消化完這一堆零零碎碎,忍不住道:“鬼也能修仙嗎?”
鴻鈞笑道:“三界中凡有九竅者皆可修仙,陰神為何不能?鬼有鬼修之法,鬼仙也有鬼仙的妙處。大成之時,道體能在虛實間自如轉換,神隨意動,身隨意轉,我也未必能及。”
本作品源自晉江文學城 歡迎登陸。jjwxc觀看更多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