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識傳念”與“神念傳聲”迥然不同,後者只是最粗淺的小術,近似於傳音入密,別說仙人,普通人用點輔助工具也能辦到。小秦剛穿越來沒幾天,只有築基期的道行,就從鴻鈞那裡學會了這門法術,可見其不入流。“神識傳念”之術卻是地地道道的仙家神通,打個比方說,有人問你一道奧數題的解法,你心中有數,但要給他講解透徹卻很麻煩,這時如果用神識傳念之法,將自己解這道題時的整個思路、整個思維過程“平移”到他的頭腦中,就無須口述了。再比方說,你經歷了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有人向你打聽事情經過,只須一道神念過去,整件事便從頭到尾清晰地呈現在他的腦海裡,你看過的場景畫面、聽過的聲音對話、做過的舉動,他就如親身體驗一樣。
這門神通小秦直到證了地仙才學會,也才漸漸適應了這種交流方法。鴻鈞用這樣特殊的手段向她灌輸胸中所知,秦星河自己再一一對應印證,就明瞭了三魂七魄所指。這需要先從人的八識說起,八識分別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前五識是感識,只負責認識具體物件,意識則具有認識抽象概念的功能,五識中有一識起作用,意識便同時俱起。譬如說眼睛能看到各種東西,舌頭能嚐到各種味道,但眼睛只能看,舌頭只能感受,而不會甄別,一旦你開始區分這個是書,那個是筆,這個是甜,那個是苦,就已經是意識在作用了。
第七識末那識較為複雜,勉強可以解釋為“我執”,是意識的根本。比如強化記憶讓“我”非常喜歡甜味,嚐到甜味“我”就非常欣喜,嘗不到甜味“我”會很痛苦,下次“我”還想要嚐到甜味……這種慾念,這種對甜味的執著,這份帶有個人好惡的自我(與他我區別開)意識,就是末那識。末那識屬於潛意識,往往大腦裡還沒有掠過“我喜歡甜味”的想法,感官已自動因甜味而愉悅了。
最後的第八識,阿賴耶識太過抽象,在思維中不容易形成直觀概念。想初步瞭解它,先要了解《金剛經》中的一句箴言: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為什麼說這三心不可得?過去只剩回憶,了無可尋;未來還沒到來,只有暢想;人腦中的雜念如同瀑布,一剎那就可閃過幾百個念頭,一念中有九百生滅,此又稱意識流,轉瞬即逝,剛想抓住便倏忽而沒,於是現在心也不可得。過去無可改變,如果明知這一點還常常想著:“時間為什麼不能倒流?我當初幹嘛不換個做法?”即使追悔痛切之心真誠無比,這真心也變成妄心了。同理,誰能預知未來是什麼樣子?未來的自己又懷著什麼樣的心思?如果明知未來不可知,卻天天幻想著:“等咱有錢了,豆漿買兩碗,喝一碗倒一碗;二奶包兩個,一白妞一黑妞……”——幻想不是錯,但沉溺於幻想不可自拔,就是陷入了妄心。
阿賴耶識就是本心與妄心的結合體,是一切感識的最根源,一切感識的種子庫。可以說每一個起心動念,每一言每一行,每一段思想的吉光片羽,所種下的業種都在阿賴耶識當中,前七識都有毀壞破滅的時候,只有阿賴耶識的“我”,是人的真心本性,可以隨著人流轉五趣六道,輪迴天上人間,永恆不滅。舉個例子,我們常說“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意思是某個人雖然不在了,但他的思想和精神仍長存於世。其實不單是思想和精神,拿一般人來說,這一秒動了個念頭“我要上街買菜”,哪怕下一秒他就老年痴呆再也買不了菜,這個買菜的念頭仍是存在的——在這個人心內不存在了,在他的阿賴耶識中依舊存在。
人一生的念頭想法有多少?這些心念,包括潛意識裡的心念,一閃而過連自己都沒發覺的心念,都歸入阿賴耶識的瀑流恆轉中,阿賴耶識就像念珠的線,把一期一期、一階段一階段的生命銜接起來。它是生命的主體,是眼、耳、鼻、舌、身、意的所有資訊分辨定義後的儲存,沒有貪、嗔、痴、慢、疑之分;而末那識是“自我”憑以往經驗對事物的認識情感,有貪、嗔、痴、慢、疑的種種情緒。
天魂為末那識元性所聚,地魂為阿賴耶識演化的“意生身”,所謂“天、地二魂常在外”、“天地命三魂不常相聚首”,其實並不難理解,生活中主導人的基本還是顯意識,潛意識只有在極偶然的情況下才會被喚醒,融入顯意識來支配人的言行,這一刻就是天魂與命魂的聚首。至於更神秘更直指本真的阿賴耶識,原就不在人的控制之中,因此地魂也是最難勘透的一魂。凡人是感知不到三魂聚首的,更無法主動加以引導,這也是仙與人的區別。
天魂主光,地魂則是天魂的光照在人命魂上所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