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平王病危的訊息在朝中傳開。相比之下,解縉身死,胡廣、黃淮下錦衣獄,就變得不那麼引人注目。
兩京之地暗潮洶湧,乘船下西洋的趙王殿下則站在船首,神采飛揚,意氣風發,滿眼金光。只差對著海面狂吼一句:“金銀財寶,海外之地,孤來了!”
如果寶船桅杆上換一面骷髏旗,朱高燧手裡舉把彎刀,面朝大海狂笑數聲,當真不是海盜,勝似海盜。
同朱高燧心中宏願相較,鄭和之前的一系列手段,堪稱溫和。
鄭和王景弘嚼著藥丸,蒼白著臉,望著朱高燧的背影,當真是無比羨慕。
想當初,自己首次出海……不提也罷!
再看看趙王殿下,一樣都是出海,這差距,怎麼就這麼大呢?
第二百二十九章 死亡
永樂八年七月,明朝在遼東;宣府;寧夏一線陳兵十萬;備戰瓦剌。
朱棣命定國公沈瑄督中軍;興寧伯孟清和、安遠伯柳升為副。以興寧伯孟清和領神機營,並督大寧火器營。
寧遠侯何福督左軍;武安侯鄭亨督右軍,同安侯火真督後軍。
寧陽侯陳懋督左掖,都督曹德、都指揮胡元為副。廣恩伯劉才督右掖,都督馬容、都指揮陳紀為副。
八月丁卯;朱棣以親征胡虜軷於承天門,遣太歲旗纛等神。
祭祀之後;永樂帝登點將臺,號令三軍,鋒指向北。
“出塞!”
“吼!”
戰鼓聲起,號角聲響徹天際。
永樂帝著赤色十二縫武弁,袍裳中綴五彩玉。環佩,革帶,重底赤舄。腰佩寶劍,手持玉圭,上刻篆文“討罪安民”。
車架發北京,永樂帝遣指揮使完顏帖木耳,宦官亦失哈等齎敕韃靼及哈密諸部,並賜彩幣寶鈔,言今大軍討逆,道經其地,不必驚慌。
“朕討瓦剌,與爾等無干。”
換句話說,識相點,當避則避,你好我好大家好。不識相,在私底下搞些小動作,給瓦剌傳遞訊息,甚至和馬哈木聯手對抗大明,後果自負。等朕收拾過瓦剌,回頭就燒你帳篷!
朱棣的詔書,或許該稱之為“恐嚇書”,十分有效。
韃靼太保馬兒哈咱和樞密知院脫火赤熱情接待了明朝使者,拍著胸脯表示,一定遵照大明皇帝的指示,絕對不給瓦剌透露半點訊息,也不聽過任何支援。
“天使放心,韃靼同瓦剌向不兩立。馬哈木派遣使者前來,必定五花大綁,送到大明天子面前。”
韃靼純粹是被明軍打怕了。
任誰被按到地上揍幾個來回,鼻青臉腫之餘,再補一頓群踹,都會嚇破膽子,再起不了半點反抗念頭。
哈密忠順王脫脫儼然是大明鐵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