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之一。
接受草原部落內歸,好處有,麻煩同樣不小。例如伯帖木兒率五百族人內遷時,受到了韃靼騎兵的阻撓,寧夏總兵官左都督何福派出騎兵,才救出了伯帖木兒。
每次有部落內歸,邊境都要擦出點火花。
積累到一定程度,早晚都要爆發。
永樂帝會五出邊塞不難理解,以絕對的武力震懾,才能換來邊境的安穩,只可惜,一場土木堡之變,讓永樂年的輝煌成為了只能追憶的歷史。
牧民的歌聲仍在繼續。
孟清和學著沈瑄的樣子,眺望遠處。
目光所及,一望無際。
“北疆荒蕪,但我更願居於此處。”沈瑄轉頭,唇邊的笑,似融在晚霞之中,“十二郎可知為何?”
孟清和沒說話,他心中有答案,卻沒法用語言來表達。說出來,也會詞不達意。第一次,他體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是種什麼滋味。
沈瑄沒有再問,輕輕的撫過馬鬃,又望了一眼西沉的落日,調轉馬頭,對孟清和道:“天色已晚,回去吧。”
“好。”
兩人並未多言,卻似又靠近了許多。
孟清和甚至覺得,就在剛剛,他觸控到了沈瑄內心最深的地方。這種感覺很奇妙,奇妙得讓他感到不真實。
回城後,不知是湊巧還是刻意,兩人又遇上了楊鐸。
楊指揮使仍是一身大紅錦衣,向兩人抱拳,禮貌的笑著。目光掃過孟清和,似有深意,卻不會讓人不舒服。
比起之前,楊鐸似乎又有了一些不同。
目送楊鐸的背影遠去,孟清和皺眉,忍不住道:“侯爺,你之前和楊指揮使熟嗎?”
“怎麼?”
“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十二郎好奇?”
“有點。”
“哦。”
聲音拉長,孟清和後背突然有點發冷。
抬頭看看,沈侯爺在笑,可笑容,怎麼有點不太對勁?
當夜,孟清和沒能婉拒沈瑄的盛情相邀,被侯二代請回家,秉燭夜談。
翌日,永樂帝召見,沈侯一貫如常,孟十二郎卻是精神不濟。
原因,天知地知,兩人知。
六月丁未,天子出北平,移駕大寧。
密切關注朱棣動向的韃靼可汗鬼力赤額頭冒汗,大寧往北就是開平衛,明軍出塞,多由此處,莫非,明朝真準備打仗?
鬼力赤立刻召集左右丞相,商議將明朝時節送還,同時給朱棣送去一封“國書”,表示友好之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鬼力赤是服軟了。
搶劫打穀草沒太大問題,但和朱棣真刀真槍的打一仗,鬼力赤實在沒底。何況身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瓦剌,手下太保樞密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