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內的百姓紛紛緊閉屋門,卻有地痞無賴趁機作亂。
孟清和奉命往金川門處送信,親眼見到幾個賊眉鼠眼的無賴欺辱婦人,一個著儒衫的男子倒在一側,面孔已被鮮血模糊。
“殺了。”
見慣了生死,孟清和下令時沒有絲毫遲疑。
高福抽—出長刀,地痞見勢想逃,不等跑出兩步,一道寒光閃過,頃刻人頭落地。
處置了幾個地痞,孟清和沒有停留,軍務緊急,不能耽擱。高福收起刀,看著滿臉淚痕,腰纏麻帶的婦人,從懷中掏出一瓶傷藥,指著倒在一邊的書生,“給他用,養上幾天就好了。”
話落,調轉馬頭,緊隨孟清和而去。
婦人擦乾臉上的淚水,走到書生身邊,咬咬牙,還是將他扶了起來。
之前,她曾指著這人的鼻子罵,今日,他卻差點為救自己丟了性命。
這份恩情,她記住了。
回想起殺了地痞的高福和在馬上下令的孟清和,婦人攥緊了手中的藥瓶,日後有機會,這份恩情也定然要報。
建文四年六月乙丑,燕軍下京城,困皇宮。
京內勳貴紛至燕王駕前痛陳皇帝無道,聽信奸臣讒言,迫害功臣後代。
“吾等願歸殿下,請殿下為周公輔政。”
燕王含笑,卻沒點頭。
眾人以為臺子架得還不夠高,正想繼續努力,卻見燕王擺手。
“公等都是深明大義之人,一心為國。孤已秉承太祖高皇帝遺訓靖難進京,當下以捉拿奸臣為要,其他可再議。”
隨即,燕王令人取出擬好的奸臣名單,交給在場眾人傳閱。
被列入奸臣名單的共有五十餘人,左班文臣共二十九人。
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文學博士方孝孺赫然在列。另有禮部尚書陳迪,刑部侍郎暴昭等,但凡曾被朱棣拉黑過的,一個也沒落下。
雖有道衍從北平來信,稱方孝孺學問不凡,雖聲名有墮,仍受士林推崇,萬萬不可殺。
大和尚開口,朱棣自然不會不給面子,不殺他,卻不妨礙將其列上奸臣名單,再潑幾瓢髒水。
造反期間,朱棣沒少捱罵,大部分檄文都是出自方孝孺之手,怎麼著也得出了口氣。
負責草擬並抄錄這份名單的正是待詔解縉。
由於歷史發生一點點誤差,攻破南京城門的日期稍有提前,解大才子沒來得及夜奔,但在燕王入城後,卻同胡靖等人第一批出迎,給朱棣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名單末尾寫明,凡文武官員軍民人等,綁縛奸臣,各有賞賜。
文武升官,軍吏升級,庶民給錢。
最後一條是在孟清和的的建議之下加上去的,草擬告示的解縉很不以為然,區區一個武官竟在此指手畫腳?思及自己新投燕王,立足未穩,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燕王攻下內城之後,釋出了捉拿奸臣的告示,並沒進皇宮,反而帶兵進駐龍江,下令不得擾民。
很多人看不明白燕王此舉的意圖,看明白的卻閉口不語。
燕王以退為進,單看天子如何選擇。
生還是死,全在一念之間。
翌日,天剛明,皇宮突然起火,火光沖天,濃煙滾滾。
朱棣聞聽訊息,立刻趕往皇宮,至東華門時,火已撲滅。
滿面烏黑的守軍跪在朱棣馬前,“稟殿下,火自奉天殿起,卑職趕到時,天子,皇后及太子均已葬身火海。”
聽到訊息的魏國公徐輝祖長嘆一聲,跪在徐達的神位前久久不起,直到深夜。
寺廟道觀的鐘聲又一次在京城內外響起,向天下宣稱,建文皇帝已然大行。
站在奉天門前,孟清和心中有個疑問,建文帝真死了嗎?
目光轉向負手而立的燕王,慢慢垂下了雙眸。
鐘聲已響,穿著龍袍的屍體也已找到。無論朱允炆是不是還活著,大明的建文皇帝,朱元璋親自選定的繼承人,都已經死了。
第一百零一章 暗潮
建文帝駕崩;不管真崩還是假崩;皇宮都需要一個新主人。
國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
建文四年六月丙寅;群臣上表,叩請燕王入奉天殿;祭祀太廟,繼皇帝位。
“為宗社民生;天下豈可一日無君?殿下奉高皇帝遺訓,靖難掃除奸臣,功在千秋;當正天位,承太祖萬世洪業!”
靖難清君側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