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3 / 4)

小說:燃燒的海洋 作者:大熱

佔了上風,而且優勢明顯,加上第二次朝鮮戰爭產生的影響,很多國家都看好中國,但是在看低日本的時候,誰也不會忽略,支援日本作戰的絕對不是其有限的軍事力量,而是作為日本盟友的美國。隨著美國開始發揮作用,鹿死誰手就很難說了。

更重要的是,這場區域性戰爭,必將決定今後數十年內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格局。

中國勝了,肯定會成為西太平洋地區的新霸主,迫使暗中支援日本的美國繼續進行戰略收縮,從而在包括東亞、東南亞、甚至是南亞的廣大地區用有無與倫比的話語權,主宰地區局面。

日本勝了,中國的崛起勢頭將遭到遏制,日本也會因此獲得軍事與政治獨立,在美日同盟關係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甚至替代美國主導西太平洋事務,協助美國壓制中國,其世界性大國的地位也將得到承認。

維繫國家間關係的不是感情,而是利益。

再好的盟友,如果沒有共同利益,也無法長久維持下去。

在選擇立場之前,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衡量戰爭勝敗產生的影響,從而採取更加保守的外交政策。

從某種意義上講,只要美國還有影響力,就不會有幾個國家支援中國。

中國能夠獲得最大的外交勝利,就是讓大部分國家保持中立,把東海軍事衝突的負面影響控制在最低範圍之內。

這也正是中國採取積極外交的根本原因。

積極主動的外交行動,除了爭取獲得更多的朋友之外,主要就是壓制日本,讓其他國家在考慮外交政策的時候,更加重視來自中國的聲音,而不是完全聽信日本的話語,從而做出對中國有利的決策。

可以說,中國在外交戰場上的進步非常明顯。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國遭遇的很多困難、特別是在國際社會中受到的抵制,都與戰爭期間的外交政策有關。

當然,這也不能一概而論。

對中國來說,第二次朝鮮戰爭是一場“意外的戰爭”,在美國轟炸朝鮮、一舉消滅金氏家族之前,中國並不知道戰爭即將爆發,也就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雖然傅秀波非常果斷的做出了出兵朝鮮的決策,及時參戰的志願軍力挽狂瀾,最終取得了傲人的戰果,但是在外交戰場上,因為準備嚴重不足,中國很難頂住美國的壓力。最終在三八線附近與聯軍簽署停戰條約,放棄了攻打首爾的行動,與外交上遇到的困難不無關係。直到戰後四年,中國都沒有走出外交困境。

這次卻不一樣了,從一開始,中國的準備就很充分。

外交場也是戰場,在經濟進入全球化時代、國家間的經貿往來密不可分的情況下,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把戰鬥取得的勝利果實轉化為實際利益,主要就得看外交,即能得到多少國家的承認與支援。

當然,中國在開戰後就展開積極外交,也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訊號。

這就是:中國對贏得勝利充滿信心。

這種立場,無疑會對很多國家的外交政策產生影響,至少會讓很多國家在戰爭結束之前保持中立。

不管怎麼說,得罪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國,絕對不是明智之舉。

別說那些在美國強壓下勉強喘息的地區性強國,就連一些西方國家都意識到,中國的強硬外交立場,必然會改變全球格局。更重要的是,沒有一個西方國家願意得罪中國,哪怕是美國也不願意再次與中國正面對抗,因為在經濟上,這些國家既需要中國的產品,也需要中國的市場。

如果過早站出來跟中國唱對臺戲,肯定要付出非常高昂的代價。

說得簡單一點,在美國表明立場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願意當排頭兵,站在跟中國對抗的立場上。

問題是,美國並沒表明立場。

雖然在安理會上否決了中國的提案,但是美國並沒藉此指責中國挑起戰爭,也沒有提出制裁中國。

連美國都畏首畏尾,其他國家的立場就可想而知了。

中國的積極外交,影響最大的就是日本。

可以說,包括小林光一在內的日本內閣成員都沒想到,中國會在開戰後就在外交戰場上展開積極行動。

一時之間,日本在外交上顯得非常被動。

二十九日夜間,日本官房廳長官直野信男以首相特使身份飛赴華盛頓,向美國總統麥克米倫遞交外交照會,請求美國出面,在聯合國指責中國刻意挑起戰爭,號召其他國家對中國進行制裁。

幾乎同時,日本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