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提出;前期勘探與開採集中在非爭議海域進行;避免引發衝突;但是誰都知道,東海的近海油氣資源早就被國營企業墨斷了,民營企業要想分一羹;只能在鄰近爭議海域的地方下手;而日本早就提出;受東海盆地地質構造影響,中國在鄰近爭議海域所進行的資源開採侵犯了日本的利益。
事實上;中國國營企業沒有“走出去”;就是受這個因素影響。
現在;傅秀波假民營企業之手;深入爭議海域進行資源勘探與開採,擺明了就是在給日本施壓。
具本會在壓力下讓步嗎?
如果不會;東海的問題就不僅僅是爭端那麼簡單了。!~!
..
第十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
俗話說;一個已掌拍不響。
傅秀波在這個時候給日本“找茬,“根本原因還是在日本身上,特別是日本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後的對外政策。
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之前,錢德勒就斷言;這場戰爭將改變世介面貌,而且在戰爭打響之前美國就立於不敗之地。
從某種意義上講;錢德勒說得沒錯。
雖然在戰場上.美軍輸得一敗塗地;在僅僅持續了不到三個月的大規模地面戰爭中輸掉了越南戰爭之後積累的所有資本;但是在戰場之外,美國不但沒有輸;反而贏得了一些透過其他手段不可能取得的果實。
經濟上;這場戰爭;讓美國走出了金融危機的泥潭。
透過大肆擴大軍火採購;美國的失業率在二零一四年底降到了自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最低點,還不到百分之三,比最高時的百分之十三降低了十個百分點。
更高的就業率;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消費能力;也就意味著更快的資金週轉速度。
巨大的戰爭消耗;不但消化掉了美國的過剩產能;還提高了市場活躍程度。
從二零一五年開始;隨著美國的房地產市場開始穩步復甦;美國經濟再次開足馬力。雖然在此期間;因為聯邦政府透過增發國債的方式籌集戰爭經費;聯邦儲備銀行不得不增加貨幣發行量,導致美元急劇貶值;但是遭受損失的,主要是那些持有鉅額美國國債的國家.其中就有中國。
透過在戰爭期間增加資源採購量,美國不但鞏固了美元的國際貨豐地位,還藉機把通漲輸入其他國家;緩解了國內的通漲壓力口
一定要說損失的話,歐元趁機崛起也許是最大的損失吧。
只是在短期內,特別是在歐盟從經濟一體化走向政治一體化.並且最終完成政治一體化之前;歐元都不具備挑戰美元的資本。
在解決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的時候;歐盟也增發了大量貨幣.導致歐元貶值口其他主要經濟體;比如中國也在同一時期透過增加貨幣發行量讓人民幣貶值.沒有參戰的日本;為了促進出口、加快經濟復甦速度也不得不讓日元貶值。
在全球主要貨幣都大幅度貶值的情況下,美元貶值就不再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了。
客觀的講;美國在經濟上獲得的好處,特別是走出金融危機泥潭,迎來二零零二年之後的第一個經濟增長高峰期,就足以彌補所有的戰爭損失;並且為美國在十年、也許二十年之後重振雄風奠定了基礎。
除了經濟上的好處;在外交上;美國的得分也遠遠超過中國。
日本與東南亞國家就不必多說了,中國咄咄逼人的崛起勢頭;以及在對外政策上的強硬立場;讓這些與中國有領土、領海糾紛的國家紛紛倒向美國;並且非常積極的尋求獲得美國的支援與援助。
拿菲律賓來說;從二零一五年開始;美國的軍事援助就增加到了五十億美元。
這筆錢,足足是菲律賓國防開支的兩倍!
更重要的是;在南亞;美國也充分利用了中國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中的“表現,“拉攏了同樣跟中國存在領土爭端的印度。
雖然這種一邊倒的對外政策,讓美國與巴基斯坦越走越遠;特別是在美國宣佈向印度出售F…22戰鬥機;僅答應向巴基斯坦出售F…22A之後,巴基斯坦總理、國防部長與空軍司令在一個月之內;先後訪問北京,與中國簽署了《中巴自由貿易區總協定》、《中巴軍事合作備忘錄》與擴大小舊採購規模、購買刃戰鬥機的意向合同。隨後;巴基斯坦還投資十億美元.參與由成飛主導的計劃,即第四代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以獲得該戰鬥機的生產許可證;還承諾在量產之後;直接從成飛購買四十架,並且從中國採購配套的維護裴備與武器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