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航母,對正在留學深造的騰耀輝產生了很大影響。四年學成後,騰耀輝成為當時中國海軍中為數不多的幾個航母派年輕軍官之一。
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中國海軍確實考慮過引進、或者建造一艘小型航母。
根據可靠資料,當時中國海軍對英國皇家海軍在馬島戰爭中的表現非常關注,一度與英國進行接觸,希望購買“無敵”級航母與“海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最終因為英國要價太高,而且不肯轉讓至關重要的核心技術沒能如願。
此後,在要不要航母、以及要什麼航母的問題上,中國海軍內部發生了嚴重分歧。
爭議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九零年代初,即前蘇聯解體之後,中國海軍才獲得了擁有航母的機會。
當時,前蘇聯建造的“庫茲涅佐夫”級的二號艦,即1143。6號艦已經在烏克蘭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了百分之七十,艦體基本完工,只是沒有安裝動力與電子裝置。因為俄羅斯只願支付未完工專案的經費,不肯花全價買下這艘航母,所以烏克蘭決定進行拍賣,中國趁機買下了這艘航母。
雖然參與競標的是一家澳門的旅遊公司,但是背景是中國總參情報三部。
在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決策中,當時是海軍上校的騰耀輝發揮了關鍵作用,比如提交給三部的技術分析報告由他起草,隨後從烏克蘭購買“瓦良格”號的全套設計圖紙,與這份分析報告有很大關係。
此外,騰耀輝全程參與了“瓦良格”號的返航作業,與這艘航母在茫茫大海上一同度過了兩年零七個月。
在此期間,騰耀輝與一百多名中方技術人員對“瓦良格”號做了第一次全面測繪。
這些資料,在後來進行改造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也為從烏克蘭獲取航母的設計圖紙打下了基礎。
誰都知道,騰耀輝如此積極,就是想成為航母的首任艦長。
可以說,這幾乎是每一個與他同齡的海軍高階軍官的夢想。
只是,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