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三十海里。
天亮前,漁船將到達近岸海域,到時候將有一艘快艇來接走牧浩洋等人。至於接下來的安排,船長也不清楚。
在船上轉了一圈,讓龐躍龍安排人員輪流到甲板上警戒,牧浩洋才進入船艙,躺在一張爬滿汗漬與油汙的uáng上進入了夢鄉。
牧浩洋做裡個美夢,夢見他跟nv友在桂林雙宿雙棲。
此時,美國正在經歷一場噩夢。
“三叉戟”號遇襲沉沒後大約四十個iǎ時,三架P-3C回到特洛伊海底山峰附近,發現了分佈在海底的潛艇殘骸。數個iǎ時後,“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的一艘驅逐艦趕到,打撈起一些漂浮在海面上的物品,證明沉沒的是“北卡羅來納”號。
沉沒了一艘攻擊核潛艇,如此重大的事情,肯定掩蓋不住。
美國當局立即啟動緊急事態處置措施,由五角大樓釋出訊息,一艘“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在阿拉伯海執行戰備巡邏任務時,與基地失去聯絡,正在該海域活動的“羅斯福”號航母戰鬥群已經展開搜救行動。
與以往處理類似事件一樣,美國當局沒有立即公佈詳細情況。
處理這類問題,需要有點耐心。
絕大部分美國公眾情願相信新聞報道,也不願意相信官方訊息。要不了多久,好事的新聞記者就會按圖索驥,挖出一些驚天動地的大新聞。到時候順水推舟的公佈相關訊息,既能讓公眾對新聞媒體深信不疑,又能讓聯邦政fǔ避開公眾的直接責問。至於公眾對聯邦政fǔ的信任度,根本不用擔心。過幾年,白宮換了主人,由另外一個政黨上臺執政,公眾就會把之前發生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就像iǎ布什發動阿富汗戰爭的時候,絕大部分公眾都忘記了越南戰爭一樣。
欺騙公眾容易,總統與國會議員卻不吃這一套。
確認“北卡羅來納”號沉沒後,五角大樓得向總統做出解釋。因為“北卡羅來納”號沉沒不是孤立事件,與“三叉戟”號遇襲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而“三叉戟”號又是CIA的編外情報船,所以壓力轉到了CIA身上。
對錢德勒來說,這絕對是個噩夢。
作為最近二十年來,第一位穿軍裝的CIA局長,錢德勒在美國可謂家喻戶曉。在公眾心目中,他的形象不是CIA局長,而是前任阿富汗聯軍總司令、中央戰區司令、以及“虐囚mén”事件的主角。
“虐囚mén”事件爆發前,錢德勒可以說是ūn風得意。
當年,在他的指揮下,美軍僅用幾十天就打垮了塔利班軍隊,隨後揮師伊拉克,摧枯拉朽般的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在他離任前,美軍特種兵還找到了藏在地窖裡的薩達姆,最終把這個跟兩位布什總統為敵的獨裁者送上了絞刑架。
如果沒有“虐囚mén”醜聞,錢德勒很有可能當上參聯會主席,甚至成為國防部長。
可惜的是,一場類似於鬧劇的醜聞,讓他不得不離開軍隊,還一度脫下軍裝,成為沒有特權的平民。
直到“虐囚mén”風bō過去後,錢德勒才再次穿上軍裝。
雖然此時的美軍總司令已經不是iǎ布什了,但是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軍人,錢德勒依然得到了民主黨總統的賞識與重用。
出任CIA局長,算是迎來了第二ūn。
因為情報機構屬於特種部mén,所以美國法律沒像針對其他聯邦機構那樣,限制軍人擔任CIA局長。戰爭時期,軍人能更有效的協**報部mén與軍隊之間的關係,讓情報部mén為軍隊服務。比如在越南戰爭期間,先後有三位將軍出任CIA局長,均做出了卓越貢獻,其中兩人還獲得了國會榮譽勳章。
總統頂住輿論壓力,讓錢德勒入主CIA,主要想利用他在軍隊裡的影響力,儘快完成從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撤軍行動。
兩年多來,錢德勒一直把重點放在伊拉克與阿富汗。
伊拉克還好說,撤軍行動早已開始,錢德勒上任時,美軍正規部隊已經全部撤走,剩下的只是協助維持治安,以及培訓伊拉克國民軍的準軍事部隊。再過兩年,這些準軍事人員也將離開伊拉克。
重點在阿富汗,關鍵不是如何撤走十多萬美軍,而是如何保證在美軍離開之後,**的阿富汗政fǔ不會被盤踞在山區裡的塔利班武裝推翻。要是塔利班捲土重來,十多年來uā掉的數萬億美元戰爭開支算是打了水漂,倒在興都庫什山區裡的數千名美軍官兵也白死了,美國再次打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