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來納”號的機會。
想到這,雷méng斯不得不相信,“身份不明”潛艇打算撞擊“北卡羅來納”號。
因為“北卡羅來納”號的最大速度為三十四節,此時只有三十三節,而“身份不明”潛艇的速度已經達到過三十五節,兩艇的距離只有一海里左右,所以轉向擺脫“身份不明”潛艇的可能ìng非常渺茫。
雷méng斯還得考慮由此產生的結果。
如果讓“身份不明”潛艇用艇首撞擊“北卡羅來納”號艇尾,因為艇首最牢固,對方最多損失掉聲納艙與魚雷艙,不至於立即沉沒、也不會喪失航行能力。艇尾是潛艇上最脆弱的部位,所以“北卡羅來納”號至少會喪失航行能力,如果斷裂的推進軸刺穿了耐壓殼,還將迅速沉沒。
被撞中側舷,後果也不堪設想。
為了降低排水量、減少建造成本,“弗吉尼亞”級沒有采用“海狼”級的基本結構,而是走回老路,採用了“洛杉磯”級的大分艙佈局方式。全艇由四道水密牆分為五個主要功能艙室,從前到後依次是指揮與控制艙、水兵住艙、反應堆艙、主機艙與推進艙,部分潛艇上還增設了供特種部隊進出的對接艙,位於艇首的球形攻擊聲納與十二具導彈垂直髮è管沒在耐壓殼體內。
大分艙結構,極大的降低了建造成本,也有效的提高了各個艙室的利用率。
比如將魚雷艙設在指揮艙下面,四具魚雷發è管成對安放在潛艇肋部,至少使潛艇的長度縮短了十五米,為後面的功能艙室留出了更多空間,以便攜帶更多裝備,或者改善水兵的居住條件。
由此產生的問題也非常突出。
最大的問題就是:“弗吉尼亞”級的儲備浮力僅為排水量的百分之十三,所以任何一個主艙進水,都將沉沒。
被“身份不明”潛艇從側面撞擊,“北卡羅來納”號不沉都難。
如果無法避免撞擊,就只能選擇對“北卡羅來納”號最有利的撞擊點,即潛艇頭部。
球形攻擊聲�